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浅谈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

               山东省安丘市兴华学校   韩秀英 周凤芹

    作为一名教师,把教育事业只看成是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不仅是科学,更需要艺术。这不仅仅表现在教学知识方面,教育的艺术性已经渗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语文教学的艺术首先表现在“导课” 上唱戏要看开头锣,导入是课堂上的第一个高潮。良好的导入对学生一节课的情绪和整堂课起到引领作用。常言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上课开始时讲的几句话,若能先声夺人,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就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入的好与差将直接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上课伊始,教师应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因而精湛的导入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导入所用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重大的影响。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出他们的心声,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学习的最佳境界,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导课”艺术的完美体现,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强音,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起着对课堂的“定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作用,但学生的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他们逐步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的,是学生智慧的发掘过程和内在潜力的开发,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这“导”的艺术便是教学艺术。   

其次,教学过程充满艺术。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教师要为学生努力创设有声有色的交际情境,使语文教学的过程交际化,情境化,成为学生身心投入的能发展兴趣、有情感体验的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促成主体主动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艺术最讲究分寸。因此,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 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因此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做到分析中肯,判断恰当,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说话有份量,使学生口服心服。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能估计情势,考虑学生年龄、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生性格、脾气等,并选择恰如其分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作为教师必须善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也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自发性和老师、同学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冷静、自我反思、自我指导和自我成长。作业设计要有灵活性,艺术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

再次,布置作业也充满艺术。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这更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布置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巩固,更是对所学知识的课后拓展练习,同时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布置作业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总之,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