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四个误区与对策

山东省安丘市兴华学校    隋国英

     近几年来,笔者深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先后到30多所学校去听课。就听课的情况来看,尽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对课程标准片面理解和对组织教学认识不到位的现象。通过归类分析,笔者将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分为四大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兴趣”为中心。

   在一节小学体育课上,教师带领学生热身后,提问道:“同学们,这节课喜欢练习什么内容?”学生有的说喜欢踢足球,有的说喜欢跑步,有的说喜欢做游戏,然后教师进行了简单的分组,学生散开,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练习。老师一会儿到这一组简单组织,一会儿到那组维持秩序,整堂课忙的满头大汗。

    上述现象表明,不考虑学生的学龄段特点、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严格按竞技化模式教学,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但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摒弃技能教学,一味让学生自由学习、自己尝试、自己讨论、自己感受,也同样是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出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唯一出发点盲目开展课堂教学,是无法贯穿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这一课堂教学主线的。

    误区二:过度强调课堂组织形式,忽略练习密度,主次颠倒。

    在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运用了合作学习法。但是,整节课穿插讨论、探究过多,学生在40分钟时间里只练习了三次往返跑、三次接力跑、两次两人三足跑;在一节初二跳远课上,学生在课上观摩示范、观看挂图、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时间竟然达到了18分钟;在一节三年级各种姿势的跑的课上,游戏喧宾夺主,占用了这节课的25分钟,技能练习大量缩水,练习密度的安排很不适宜。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把练习时间还给学生,这在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体质增强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练习时间成正比的,我们不否认通过讨论、探究和观摩能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帮助,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挤占学生练习时间的理由。就教师来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认真备课。养成打造高效课堂的习惯。其次,要把练习时间交给学生。

    误区三: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放“空炮”、“哑炮”

    有的教师在课堂即时评价中不停的说“你真棒”、“OK”、“很好,加油”、“继续努力”诸如此类的空洞评价。这些评价语言都缺乏明确的导向性,“你真棒”,哪里真棒?

 体育教学中的评价是必要的,是鼓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旨在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程理念,应突出激励性,目标要明确。例如在立定跳远练习中,一名男同学跳出了2.57米,教师立即对其进行评价:“大家看,这名同学跳得真远,我们为他鼓鼓掌。”这个评价简单到位,既是对跳得远的同学的表扬,又是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鼓励。

    误区四:场地、器材选用不合理

    在一节初二的障碍跑课上,场地距离是从一个足球门到对面的足球门(标准足球场地),教师依次安排了起跑----前滚翻---钻呼啦圈---跳栏---爬跳箱---过平衡木---冲刺跑的练习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四组,采用迎面接力的方式上课。结果第一轮比赛就有三名身体很胖的同学没完成练习,有四名同学爬跳箱时因体力消耗过大掉了下来,有七名同学过平衡木时因没控制好平衡而掉下来。场地布置不合理,不但失去了比赛的意义,更大大降低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场地面积过大,教师的评判、保护、讲解、示范都无法有效进行,最后只好草草收场。

    教师在体育课场地器材的选择上一定要突出场地、器材的服务性,我们选择场地器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选择场地器材时还要突出趣味性,科学新颖的场地器材设置会形成积极的生理反应,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热爱,从而起到让学生尽情享受运动的目的。

    毫无疑问,体育教师的授课水平是保证建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长效机制的最重要基石。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找出了制约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绊脚石”,体育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提高执教能力,必须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遵循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