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浅谈语文结构教学

山东省莱州市柞村中学  姜丽

在语文教学中,各种文体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一致性,因此对各种问题的结构分析可以互相参照,对比进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苏州园林》、《谈骨气》三篇课文,分属三种不同的文章体裁,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却都具有一个相似的基本结构框架,即“大总括”、“小总括”、“具体表达”、“收束”这种形式。也就是先将全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用十分凝练的一两句话来表示;再深入一步从几个方面(或几个角度)加以概括,既是对前边总括的阐释,又是对下文要表达内容的提纲挈领;然后依据所概括的要点分别从几个角度进行详细表述,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最后,再用几句简括的话对全文进行收束。

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先将志愿军战士高度概括为“是最可爱的人”;再用“他们的品质是那杨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四句话,分别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概括;然后选取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儿童和无名战士谈愿望三个具体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高尚精神和可贵品质;最后用“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来收束全文,高度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可贵品质。《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先将苏州园林的特征高度概括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分别用“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句话,分别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然后就具体地从这些角度分别介绍苏州园林的各个特点;最后用“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一句收束了全文。《谈骨气》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先高度概括地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再引用孟子的话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方面做阐释;然后列举文天祥青史留名、齐人不食嗟来之食、和闻一多宁死不屈三个事例,从古今历史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联系现实揭示积极意义,收束了全文。

通过这样的结构分析,学生对各种文体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了总体认识,学习时便于相互比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相似或相近类型的文章就会自行加以分析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个总分的问题,也就是指文章结构的有分有合。学习时就要找出总分关系来,以便于更好地把握课文。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有这样一种结构类型的文章:先总括记述、介绍或评论,在分层具体记叙、说明或论证,最后再总括起来收束全文。我们不妨称之为“纺锤体”或“枣核型”结构,也就是“总分总”式结构。

如《科普创作的巨匠---伊林》是人物传记,属于记叙文,先总括伊林一生的巨大成就,再分别从生平事迹和作品特色及创作态度两方面具体记述,最后总括伊林成为科普巨匠的原因,收束了全文。

还有一种先总括介绍或评论,然后分层具体评说或论证,待分层表述完毕后文章就自然而然结束了。我们不妨称之为“发散式”或“总分式”结构。如《庄稼的朋友和敌人》是说明文,先总说“有朋友和敌人”,然后分头解说朋友和敌人这两方面,介绍完成了文章也就结束了。

另有一种先分别述说或论述,然后集中收束的文章,我们不妨称之为“汇川式”或“分总式”结构。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先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再写闻一多先生的“做”,最后总括起来收束全文。

这三种文章结构形式,在阅读时经常会遇到,有时它们是互相结合着运用的。我们只有多用心去观察、分析,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