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素质的培养

河南省安阳县白壁镇  王景华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课标的颁行,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新课标下怎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素质呢?

一、培养语感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是很重视培养和训练语感能力的。贯彻新课标和传统教学并不矛盾,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视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新课标已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提出来。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的做法是:

1、讲究阅读教学的艺术。要经常通过默读和有表情朗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去“品味”“体验”词语的意义和色彩,声音的选择和调配,句式的选择,以及各类文章的写作方法等。

2、词名的训练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因为离开了语境,词语就成了没有血肉的躯壳。比如“仔细”一词,仅仅死记住它的几种含义是没用的。只有放在“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等语句中,它的含义才能真正“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使用。总之,语文素质的培养应从语感入手,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这样才能将死的书本知识学活。

二、加强思维训练

以前流行甚广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早已为人们所摒弃,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他们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因此,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训练他们思维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标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呢?最关键的是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如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方法),为什么写这个(思想),为什么这样写(写法的好处),使学生掌握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规律与方法。语文课的讲解,绝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分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作文教学要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教给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生活,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训练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另外,针对学生的特点多搞些口语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加强语言实际运用的练习,这样可不断丰富思维的内容,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得到了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掘人的潜能,这正是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终生受用。学生应养成哪些好习惯呢?这在新课标中有具体的规定,如阅读方面要“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作方面要养成“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工整”“修改文章”的习惯;说话方面要做到“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综合性学习方面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等等。

这些习惯怎样养成呢?首先是要让学生思想上重视,明白养成好习惯的好处。其次是要不断加强各项训练,随时警觉,强化记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错误,都不能疏忽大意,要让他们认真对待,只有这样,学生学习中的良好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总之,语文教学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学艺术,认真研究学生特点,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勇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