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 趣 教 学 初 探
2011-12-12 14:57 2011年12月12日今日文教A13版 王艳萍
山西省永和县城关小学 王艳萍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更好的不断接触、参与音乐,让他们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
一、发展情趣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趣环境,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引发想象。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呆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培养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通过情境,情趣,情感的教育和培养,音乐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便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