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创造能力

 

文/唐洪桂

在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转换角色、激发创造热情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方面的积议性都得以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有效施教的重要因素,以学生为主体,也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应该从思想上树立学生是主人翁的思想,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发扬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角色转换,激活主体创造性的理解教材,丧述教材、活化教材,把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气氛充满创造活力。如,我在讲《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时让学生试演了皇帝、大臣及两个骗子。表演的学生把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扮演角色的作为观众的个个都兴奋不已,如同身临其境。于是扮演角色的,自己仿佛成了那 角色,尤其是演两个骗子滑稽动作时,试演的学生很人情,继而把其他同学也带人了那种氛围中。在这种移情的作用下,学生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角色的期待合理地表现出一系列行为和用恰切的语气去表述。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中进入了角色,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地驰骋,个人的创见可以充分发表,课堂活力也得以充分焕发,学生由习惯上在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

  二、营造空间。激活创造潜能

  平等互敬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氛围,是营造自由空问的前提,学生体验到的最大的快乐,就在于自己发现问题,又独立思考研究发现的问题。为让学生更多的体验创造的快乐,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善待出现错误的学生,用一颗通融的心,使每位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身上感受到爱意与期望,汲取智慧与力量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在语文课上,我时刻注意,不失时机地尽可能地给所有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和享受成功欢乐的机会,引导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多发现、多探索、多实践,通过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认识发现其闪光点,表扬多于批评,从而使垛堂气氛无时不充满创造的氛围。让学生愉快的投人学习,思维自由的驰骋。

湖南龙山县兴隆九年制学校

(作者:湖南龙山县兴隆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