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趣味性

 

湖南龙山县第五小学 彭大卫

  音乐是儿童最初的社会经验之一。事实上,儿童在出生前就具有对音乐的敏感性。音乐认知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婴儿期就能够发觉短暂的旋律在节奏与音高上的变化。

  事实上,音乐认知能力是与其他认识能力平行发展的。儿童在演唱演奏或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辨认音乐的再现、对比、变化是音乐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感知、认知和把握事物的方式方法及能力在儿童学习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知识性”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儿童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带有儿童感知事物的方式、特点,经过艺术化处理的知识性内容;二是音乐作品本身内涵的知识性因素对儿童的教育和启迪。在这里本人就第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初浅的探讨。

  案例:新生入学,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踏上人生第一起跑线的新鲜感和幸福感,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并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充分展示自己积极进取和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我们学唱了《我们一起来唱歌》,并用“手拉手”的身体语言更好地表现了音乐的情绪。又如歌曲《你早》、《上学歌》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童年学习与生活的快乐和劳动的乐趣,能显现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又如通过聆听《国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演唱歌颂祖国、国旗歌曲,感受国歌和国旗的美丽神圣,让孩子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歌曲《小树叶》、《红叶》让孩子们感受金色秋天的绚丽色彩,体验收获的喜悦,引起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并从小树立起保护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良好意识。上音乐课,让孩子们懂得了很多道理,给予他们良好的人生启迪和引导。

  儿童音乐的幻想性音乐并不是由乐音机械地排列在一起而产生的,而是音乐家通过幻想力的自由创造活动而产生的。因此,音乐作品也就带上了某一幻想力的精神活力所给予的个性。

  音乐在自然界中没有范本,我们只好用枯燥的术语或诗意的虚构来叙述它。对音乐作品中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作出的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这种描写只能通过音乐自身来理解。音乐家当对事物体会出某个显著的特征,如悲喜的心情、温柔的爱情、强烈的愤怒等情感时,他就把这些特征和音符、节奏自由配合起来,使之表现其心目中对事物特征的幻想。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对音乐作品尽可能透彻理解,然后再启发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音乐语言,并通过发挥幻想力,反复体会音乐作品所蕴涵之美。

  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要切实地在儿童音乐前面冠以“趣味”二字,使儿童音乐具有认知性、幻想性和童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