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偏差透视:只追求主课分数

       

       在中小学诸门课程当中,有这样几门课常常被人为地划到所谓的“副课”当中,比如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历史、地理、生物在某些地区或学校被叫做“小三课”。这样的划分或叫法,折射出除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化学这些所谓的“主课”外,其余诸课均被轻视的怪现象。
                            “副课”何以就成了副课
      众所周知,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主次之分,各门课程同等重要,地位平等。但是在很多地区、很多学校,情形却发生了变化。
有的学校压缩了音体美、史地生政的课时,甚至干脆不开设某一门或几门课。更有甚者,某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强制性占用这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课。笔者曾任教的学校及周围几所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
       音乐老师在乡下是稀缺资源。笔者曾任教的中学就因为没有音乐老师而不开音乐课,每逢上级来检查时,就从其他学校借一位音乐老师来上两节课。有时候从小学借,有时候从幼儿园借。记得有一次从幼儿园借来的老师,教学生唱的歌竟然是《数鸭子》。
体育课的状况稍好,但是课堂质量就不敢恭维了。除了整队、跑步、解散、自由活动之外,其他内容很少见到,所以学生们管体育课叫做“放羊课”。
      至于美术课,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上一幅画,让学生们照葫芦画瓢,就算是一堂课了,什么国画、素描、水粉、写生等,学生们都不曾见识过。
       历史课、政治课、地理课、生物课、书法课、实践课由语文、数学或其他主课老师兼任是比较通行的做法,而且一般人还得不到这份“美差”,因为主课老师兼任这些科目会拿到一笔不菲的课时费。可以说,这些课在农村中小学很少由专业老师来讲授,大都是非专业老师在兼任。虽然有的兼任老师的确把课上得很好,但大多数老师因为是非专业出身,不可能对这些课有深入研究。
                                    转变思想,摒弃“副课”提法
        一些学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上“副课”的模式:前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们在书上划出课后习题的答案,之后学生们自己看书或背诵答案,老师则坐在讲台上批改作业或看报纸杂志。这种上课模式,或许考试成绩还说得过去,但大都是死记硬背答案,学生真正理解了多少并没有人知道。
        如果说上个世纪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现在的学校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就实在不应该了。但是笔者调查发现,仍然有学校在继续这种错误的做法。
今天的农村地区,一些学校在教师、器材、场地、设施均配备到位的情况下仍然会发生“副课”开不全,甚至被挤占的情况。这就亟须我们的学校、家长乃至社会,从思想上扭转原来的错误观念。
        首先,要摒弃“主课”与“副课”的提法。不管语数外,还是音体美,都是素质教育新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其次,这些课都要由专业的老师来上,而且不可以用任何理由挪用或挤占。再其次,为防止有些老师混课堂,学校应加大检查力度,制订监督措施。最后,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也需要转变。让学生们把每一门课都当作“主课”来上,也是相当重要的。
                                反“副”为主,教育者须努力
      “减负”并不是减“副课”,而是要老师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更高质量的课堂。这同时也对“副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老师要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责任感;地理老师要有丰厚的人文地理知识;生物老师既要带领学生做好实验,同时也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政治老师不能一味地宣教,所教内容要联系到社会和生活;音体美老师更是要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身体素质放在头等位置。
       纵观欧美国家与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出入并不很大,可为什么总体上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就比不上国外学生呢?问题还是出在具体执行上。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再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赶着孩子们一股脑儿拼数理化,学外语,而是允许学生们养养小兔子,扑几只蝴蝶做标本,或在操场上尽情地踢球,也许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整天喊累,也不会觉得上学没意思了。
        至于有些思想顽固的教师还要打着“减负”的旗号,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追求主课分数,减了学生们的“副课”,那么就应该让他也减减负,不要再做教师了。反“副”为主,需要每一位教育者作出切实的努力。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孙国栋)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孙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