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名师名校>>

探源龙源三悟

 探源龙源三悟

文/ 孙红梅 周建忠

一个不起眼的校门——龙源中学,以至于我们的两位司机师傅和60余名参观老师车过其门而未见。然而一旦进入此门中,真挚浓烈的情感、丰厚浓密的信息量、紧张有绪的气氛、高雅朴实相映的环境文化……这一切都令我们乍来者耳目一新。

真正引起我的心灵震撼的,不仅仅是以上这些浮现于表面上的“象”,而是深潜于平静水面之下的汩汩----应该是“澎湃”----源流。我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龙源中学教学改革之源,难免挂一漏万,也可能有失偏颇,但这是我的彻心之感。

一、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检验于实践的“教”的模式。

龙源中学本来就是一座名校,正当它走入低谷的时候,通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造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并以之勇敢地走出了低谷,再造了辉煌。自2009年课改以来,三年三大步,三年三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套能够产生奇迹的课改模式是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它源于实践;它又是应用于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的;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模式,而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改进、充实、提高以至于日渐臻于完善的。

在创造模式之初,  龙源中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让老师们自由地讲课,不加条框限制,爱怎么讲就怎么讲,爱用什么方法讲就用什么方法讲,就从这无拘无束的自由讲课中通过听课、评课、分析、总结、归纳出了一套最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6个月的时间内,创建、修订、完善并让老师们熟悉了这套教学模式:“两导5542”,以评导学,以点导课,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了涵盖。

温故知新、导学释疑、巩固提升、检测反馈、延伸拓展,这五个步骤,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导”的程序与规范,同时这五个步骤的运用 ,又是因人因时因课而异,不生搬硬套,灵活机动。

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动笔时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立即落实与反复落实,评价贯穿全过程,这五条基本的教学原则,有效地保证了教与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最优化。

评价,学习,点拨,讲解,这四个关键字,对师生活动的重点进行了系统的概括,突出了重点。最终的落脚点则在于学生的愿学与会学上。

这套既有数字又有文字的课堂“导学”模式,在三年的实践中发挥了惊人的威力:2009年,学校重点中学升学人数和升学率双双成为龙源建校之最。2010年中考,又双双打破2009年刚刚创造的记录,成为震惊全市的新闻,其中徐首军老师的班级共49名学生参加考试,有44人升入重点高中;张雪莲老师的班级共47人参加考试,42人升入重点高中……。实践的检验证实了模式的可行。

二、为了学生,依靠学生,兼顾全体与全面的“评”的体系。

龙源中学的课改,既有学校层面的“管”,又有教师层面的“导”,更有学生层面的“学”,而其最终的落脚点则是在学生的“学”上。它是一套较为完备的“学”的评价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学”的效果,而其评价人的选定更能保证这套体系的高效运作:学生评价。为了学生,却又依靠在学生。

评价上采用硬评与软评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大难点。 “硬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统一的分数评价。在黑板前展示满分计2分,及格计1分;对其他同学的展示进行补充、点评精彩的计1分;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或敢于质疑的计1分;当堂检测中,满分的计2分,及格的计1分。二是教师的个性化评价可得1至3分。例如“三号同学回答得三分”,例如“5号同学上黑板做题”,例如“小组讨论后,老师抽查,抽查的结果代表小组的成绩”,例如“举手多的小组得到更多的机会”等等。三是一分钟评价。每节课结束,小组长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老师或班长评价小组的学习情况。

将评价的结果 “两用”,一是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依据课堂学习评价成绩选取课堂学习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即“优秀学习小组”、“学习带头人”、“学习能手”。被评为优秀集体、先进个人的同学学校统一颁发奖状或证书并且该评价成绩将作为年终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评价成绩记入个人成长档案,作为毕业年级评定综合素质等级的重要依据。

软评方面,对于学生心灵的陶冶、学习力的打造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度重视软评,科学进行软评。 “软评”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包括语言评、表情评、文字评、形体评等,尤其是课堂1分钟点评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依据评价成绩,小组长或记分员点评小组成员学习情况,教师或班干部点评小组学习情况。

“课堂四评”,克服表演课和立时反弹,真正将学习时间、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十五六”抢先学习策略,进行日小组反思,导师制捆绑式小组合作学习法,一号是六号的导师“兵教兵”模式,有效地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六人编号形式,按照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成绩将小组内的每个学生从一号到六号排序,同时将本组内学习最好的一号与学习最差的六号“捆绑”到一起,规定编号越大的同学回答出了问题或者主动发言等的时候,给与记分越多,连带被“捆绑”的同学也给与相应的记分;并且学生的编号还是采取动态的管理模式,你的学习成绩上去了你就可以成为五号、四号甚至可能成为一号。这样一来,不用老师着急,那些被“捆绑”在一辆“战车”上的小编号同学就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大编号的同学学习好。因为大编号同学的进步直接与自己的成绩挂钩,切身利益之所在,他们不能不认真对待。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大编号的同学就是水桶上的“短板”,他的提高幅度直接就决定了这一个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采取“捆绑式”的兵教兵模式,靠发自学生内心的动力来补齐这一块块的“短板”,必然会将全班的学习水平不断地网上提升,最终达到“全优秀”。

三、牵引于前,助推于后,发力于各个环节的“激”的机制。

龙源中学课改的动力源于所有的教师和所有的学生,既有对教师的“硬评“:“课改成绩绝对权威”;也有对教师的“软评“。对教师的评优、奖金、考核乃至提拔晋升,完全依靠的是教师本人的成绩。你的成绩好了,精神方面的和物质方面的双重激励措施,就从前边牵引着、诱惑着你;同时你又不敢不好,因为制约“短板”现象的措施像一条无形的“上帝的鞭子”在后边抽打着你:每学期一轮的大比武、外派教师讲课不是每次都让最优秀的教师出去而是按照既定的计划每个人轮流外出,等等,促使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提高、充实和完善自己。

有一个细节最能说明这一点:学校要往外地派一部分教师讲课,按常理应当让最优秀的老师出去,将展示龙源中学最光彩的一面。然而,刘华兰校长却另有妙思:不图名,不务虚,按照学校既定的计划轮班外派,轮到哪位老师就让哪位前去。这一举措可了不得哟!试想,作为一名教师,谁敢在代表学校外出讲课时不尽心?谁愿意以名校名师的身份外派时栽跟头?只有想方设法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这一举措不正解决了教师层面的“短板”问题吗?假如每次都把那些最好的老师外派,不给团队所有成员加压,岂能让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起来?

及时总结,两周一次的级部点评,每轮大比武后隆重的表彰与单双月的常规检查,这些措施的持之以恒地运用,有力地保证了每一节、每一天,每个月和每学年的各个环节都在发力, 并且这力是发自于教师内心深处的内驱力,就像列车的动车组一样,既有车头的牵引动力,也有车尾的推助动力,更有来自各个车厢的自我动力,最终全校形成了一股合力,将龙源中学推向了创造奇迹的巅峰。

(作者地址:山东省莱州市夏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