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浅谈
2011-01-25 09:27 2011年1月24日今日文教 A15版 张玉龙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浅谈
文/张玉龙
近年来,我国各地语文教师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我认为,阅读教学改革仍然存在三大缺陷:一是教学目标比较宽泛,各学段之间缺乏一个突出重点、自然衔接可供检测的目标序列;二是教学的过程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不能根据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灵活调控;三是教学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本人想对如何提高初中阅读课的效率提两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和批评。
一、 培养习惯,明确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以及对包括朗读、精读、浏览、语言积累及思想感情等各学段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将众多目标落到实处必须有一条主线,即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学生已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接受这种理念。如何根据这种理念进行教学过程的改革呢?我认为第一阶段是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学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等,即“磨刀不误砍柴工”,此阶段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第二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是让学生从预习中产生的感受和问题的出发,读议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此阶段教师要与作者、编者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对话,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即“释疑解惑”。第三阶段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例如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悟和表达方式的领会,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等,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即“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必须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来安排,对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了然于心,便能在教学时剔除支脉、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上下衔接、融会贯通,必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河北省.涿州市.码头中学(张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