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怎样处理好综合性和语文性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综合性和语文性的关系

                            甘肃成县陈院中学   张玲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整合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功能的整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目的在于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养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因此,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

    一、 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操作时避免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那种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不要着眼于某一技能的演练,不要局限在提高学生某项语文能力上下功夫。避免把综合性学习搞成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避免开展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避免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就是淡化学科界限,趋于学科之间的沟通和融合。语文学科虽然目前尚属分科设置,但决不意味着要与其他学科泾渭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语文作为母语可以通达各个学科,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是一种最佳选择。

    二、还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

  综合性学习到底该如何把握语文这个度?从学习者一面说,他们通过综合性学习,首要应该得到语文方面的收获,而不是其他各种各样的知识或材料。细思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究竟该如何体现?确实是横亘在我们这些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操之过慎,会唯语文;操之过松,会失去语文的本来特色。但最起码,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的学科性特点。综合性学习渗透课程综合化思想,以语文为主,将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物理、历史等学科及绘画、音乐、表演等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性。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要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便于形成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纤敏之处,这给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家庭生活等学习资源的含纳,也有可能从某些角度展现、折射出学生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触及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隐痛。这些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对待。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有善待之心和体察之智;关爱、保护那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处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如果处理得当,恰恰可以成为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道德品质教育的契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不是各学科的整合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等多方面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用哪种方式,落脚点都应该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而不应该放在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上。

    四、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课本教材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处理上,既要重视课内学习,又要重视课外学习,二者不可偏废。课内学习是前提,它包括学习情绪的激发、学习任务的明确与分工、学习小组的建立、学习的交流与评价等;课外拓展是补充,是语文与生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链接,它包括信息的采集、资源的开发、成果的整理与应用以及语文兴趣的培养、意志力的磨炼等等。对课内课外进行合理的有效整合,能提高学习的最大效益。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巨大优势在于开发并利用无限的教学资源,不拘泥于课本教材,突破教材的有限性,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近几年涌现的一些新课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如人教版新教材在进入课文学习的同时,随机安排综合性学习,并在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内容中从不同角度落实,渗透课程资源开发,做到课本教材与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投身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资源,扩大综合性学习的领域,拓展提高语文素养的舞台。

  总之,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况,克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而广义上的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组织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轴,不受学科分类所束缚,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