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农村学生缺乏责任心的根源探究

农村学生缺乏责任心的根源探究

河北省南皮县乌马营中学    许召元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课题已被提上最迫切的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中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 江泽民总书记有句名言:“责任重于泰山。”只寥寥六字,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哲理——做事负责任,这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下的准绳之一。然而当今的一些农村中学生,依然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天下之大,唯我独尊。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 家庭教育不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加之现代的中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对其溺爱之势蔚然成风。他们悄然成为了家中的“皇帝”,“好吃好穿、家务不干,我行我素、父母跟班,犯了错误,祖辈承担”。

去年和今年,我对我校师生服装做过两次调查,去年穿名牌的学生高达百分之六十一,今年高达百分之六十六。而教师则分别为百分之三十二和百分之三十八。作为一个农村乡镇中学,学生竟能达到如此消费水平,我们足见家长的溺爱之情。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的生活消费大都是其父母生活消费的几倍,甚至于十余倍。其惰性更是让人刮目,他们因不想洗自己的餐具,甚至于不吃熟菜、不喝稀饭。更不要说洗衣服了。

学习上,一些学生把学习当做“例行公事”,应付了事。如果不能完成作业,道歉的是其家长;学生打架,“了事”的也是其家长。看到学生家长因学生违反校纪而低三下四、唯唯诺诺的样子,实在是让人同情。可是看到他们对犯错的子女不说一个“不”的态度有怎能不让人心痛?

在农村,家长把学生学习成绩是与老师直接挂钩的,与学生好像没什么关系。因为“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学习好,是学生聪明;学生学习不好,是学校教学质量差、老师教学水平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怎么可能有学习的责任感?怎么可能有学习的主动性?更不要说什么独立性。学生从小就习惯于把责任推给父母和老师和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对自身、家庭和社会所应负的责任。

第二,教师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意识淡薄。

当今的农村教育,仍然没有走出“分数”教育的误区。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主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尺度,社会对学校的考评以毕业年级的升学率为窗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大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分数服务的,只要学生没有影响到学习,没有违反校规校纪,教师大都听之任之。学生违反纪律家长“出面”;学生不做作业家长主动“认错”。甚至学生打架,也有家长“全包”。

一些教师在失去了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法宝”后,当学生违纪后便不知所措,唯一能做的就是“请家长”。只要有人对事情负责就万事大吉。岂不知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默契合作”却断送了对学生的教育。葬送了学生的品质。

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就应该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起应该负的责任,这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清清楚楚。那我们就应该放弃本应属于学生自己的责任,交还给他们,努力去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教会他们如何去负责。这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