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邳州红旗中学      杜祥刚                  

 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为广泛联系的科学。对于青少年来说,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又可以使他们志向高远、憧憬未来。所以,物理学本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课程。然而,在实际学习中,它成为让广大青少年最为恐惧和头痛的课程。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的形式就是教师讲教科书,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咀嚼教科书喂给学生,考试试题由教师用教科书加工而成。其实,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科书和其它教学资源之间相互交流、启发和互补的过程。教师应该努力促进学生与教科书和其它教学资源的直接联系,在探索奥秘、解读神奇的过程中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设计时,应用科学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物理教学设计具有科学性,才能优质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下面谈谈如何设计物理教学:

   1.以观察、实验为基础

  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另外,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将玻璃放在有热水茶杯上有小水滴出现,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玻璃,有何感觉?从而理解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通过感受和体会理解物态变化吸热和放热。

2.紧密联系实际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生产中学生看到但还不懂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养成善于运用知识、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习惯。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加大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关心社会实际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3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如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核能发电站的建立;结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航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着陆,介绍航天技术与人造卫星等,以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物理学史和中外物理学家用毕生精力去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探索的事迹,使学生萌发献身科学的愿望;另外,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数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的现象,得出规律,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调动学习和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强化情知教学,以情带知,知性统一,才能把学生心理的全部功能真正地启动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4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发挥想象能力

    物理知识的抽象思维性特点给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会带来许多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特点又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果克服了抽象思维上的困难,那么学生的收获就不仅仅是学会、学懂了物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在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翅膀,是使智力活动产生新价值的重要条件,想象力实际上是一种国际竞争力,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要枯萎的,教师要主动抛弃短视的应试思想。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主动学习宣传时代性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用先进的思想去影响引导别人。虽然,短时间内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不如教师进行“题海训练”的收益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主动抛弃短视的思想行为,以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组织开放式教学活动;同时重新确定价值体系,把升学训练的近期目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相结合,教育学生认清升学是人生链中的一环,应该是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老师不能借口学校的发展或者升学奖金,而忽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需要一大批有真才实学、有文化底蕴的科技人才。如果教师真正从以上方面组织物理教学,将有利于物理教学的因素充实在物理教学之中,改变物理教学枯燥乏味的面孔,使学生喜欢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