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运用的两点思考
2010-11-23 16:25 11月22日今日文教A15版 苏伟莉
“学案”运用的两点思考
山东省兖州市第十九中学 苏伟莉
“学案导学”法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由江苏东庐中学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由于它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笔者一度尝试着用“学案”代替“教案”,探索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下面是两点肤浅的见解,以期抛砖引玉。
一、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当前,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正在与中小学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教学方式、行为习惯发生着碰撞,教师正面临着来自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及心理诸方面的严峻挑战。由于教师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认识程度不够,对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下的管理与评价处于摸索状态,如何引领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适合农村教育科学发展实际的教学模式,切实在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上求得突破,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
在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现实的中小学校里,教师急需理念上的唤醒,专业上的引领,教学上的指导,技术上的帮助。由于学校还存在一切只为升学率的现象,班级评比、教师的职称与福利甚至担当班主任的资格都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在这种形势下,所有与学习没有干系的活动都不被认可。直接的结果是造成学校整体氛围沉重,老师教学担子沉重,学生疲于奔命,当然,这种紧张的考试竞争也造成了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张。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的运行规律。用学案代替教案思想,是新课程背景下先进教育理念作用的产物,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我们从心理健康教学研究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思维出发,积极开掘师生的潜能,拟通过集体备课、优化学案设计,以学案为载体,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实际的教学方式,实现教与学的高度一致和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解放教师,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课堂教学实践是我们每位教师生命中的重要经历。长期以来,我们只顾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抓好历次考试,完成升学指标,使教师背负着来自工作、社会和心理的超负荷压力。课程改革进行得越深入,就越应提出解放教师。写教案与批改作业是压在教师肩头上的两座大山,几乎耗尽了教师的全部精力,实际教案与课堂教学是两张皮,教师包改作业,学生并不关注,教师在做学生的活。教师写教案、批改作业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学校一方面想让教师提高素质,另一方面又在用各项制度捆绑着教师的手脚。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确实有一大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成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负担。我们正是基于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提出要解放教师。让教师把时间花在创新上,花在真正备课上,花在研究学生上,通过同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无意义的负担,提高其教学水平,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突破。使用“学案”,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分工创作学案,集体研讨修改,备课组长审核把关,用学案代替过去的“教案,这既能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找到落实点,也能为教师的研究和发展搭建平台。
学案是教师研究发展的落实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支点。教师要充分开掘这一“点”的作用。编制学案有利于教师形成问题意识、资源意识和课程意识,实现真正意义的备课,唤醒广大教师对学案创作的主动与真诚。有利于改革教育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同时,学生按学案去学,去掉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和盲目,找到主动学习的支点,有利于养成学习习惯,有利于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实现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谓教与学的双赢。
学习是一种生活状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持续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创造性的使用学案,完善学案,确立领先的“育人教书”理念,强化“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