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引领学生走过学习的三种境界

引领学生走过学习的三种境界

山东省高密五中   赵长荣   

学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现在有相当的高中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来到学校逃避责任、负担的,或者是让家长放心的,给社会减少麻烦的。他们把学校、课堂当成了消磨青春时光的快乐场所。他们学不到知识、顶多拿一个高中毕业证,甚至无功而返。这根本就是没有境界的学习,不称之为学习,而称为消遣。作为教师,应该消除功利主义思想,为社会负责,引领他们学习,至少引领他们想学习,引领他们不成功,则成人。

大部分学生是想学习的,也在努力学习,他们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且津津有味,认真记笔记,一堂堂课下来,也感到比较充实,也感到自己比较有能力,一节课没有走神,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满足于听懂了、能听懂了。这是学习的第一境界,也是最基本的境界——懂。这只是学习的第一步。绝大多数教师的水平、专业素养也完全可以让学生实现“懂”这一境界。

然而,学生仅仅“懂”了就OK了吗?

No,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考试、练习仍然暴露出很多错误和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往往老师一讲就懂,可一做就错、就出问题。可见“懂”不等于“会”。要使学生由“懂”到“会”,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当天的巩固练习。其理论依据就是: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理论要在实践运用中去理解、体会、创新和发展。当天学习的内容必须及时巩固,即使课堂上听懂了,例如例题,虽然老师讲了,学生听懂了,但是假如马上让学生重新作,学生也不会马上顺利正确地做出来,甚至需要再拿出笔记,拿出参考答案。这说明,学生必须把当天课堂上的重要问题自己反复练习,真正能够独立、顺利完成,才算是“会”了。否则,那是学习不扎实的表现,导致眼高手低,蜻蜓点水,忙忙碌碌,或者题海战术,却始终成绩不能提高。所以,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走过学习的第二种境界——会。

“会”就达到目的了吗?

Wrong!每次考试后,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有相当的学生说“要是再给我10分钟,我就……”“要是我不粗心,就……”……这一些都是借口,是为自己的偷懒找借口,只不过我们别跟学生这样说。我们应该告诉他(她),学习好,还要达到第三种境界。达到第三种境界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舍得花掉工夫换功夫,这种功夫就是“熟”。只要是熟了,时间就用不了,细心便成为一种稳定的考试习惯,考场上心理上也就会占优势。为此,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引领学生科学的安排工夫,对于那些关键性问题、基础性问题,穷追猛打,在实践中让学生去体会、运用,使学生练熟,而不是把精力放在题海战术上,放在难题战术上。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第三种境界——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