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成语复习的“多元化”积累

成语复习的“多元化”积累

 四川省汉源县第一中学    冉雪庆

成语运用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成语意义的正确理解、辨析在语境中的运用,其考查形式多为客观题——让学生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且多为选择错误的一项。但从近几年各省的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首先,对成语的考查不只一题而是关涉到二至三个小题即第1题的语音题、第2题的字形题和第3题的词语运用题。例如,四川卷在2008年就考查了两个题,而在2009年和2010年都考查了三个小题。其次,在考查形式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在2008年的高考卷中,浙江卷虽然也采用的是客观题,但要求考生分辨两个成语之间能否替换,强调了学生对成语的比较、辨析能力,而广东卷则在情景语段中考查,强调了成语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福建卷则更是采用了主观题的形式,让学生续写并解释成语,能力层级虽然有所下降,但考生面对这样的新题型也会有些不适应。

成语复习要重积累,所谓厚积而能薄发,这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怎样的积累才能针对高考满足目前的复习需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在繁重的负担下有信心坚持这样的积累工作,这是我们提高复习效率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我们在已往的复习中已经注意到对成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而成语的音、形、义应当也是互通的,例如:咸与维新、犯而不校、额手称庆这类成语,只要记住与(yÙ)为参与的意思,而“校”同“较”意为计较, “手”非“首”意为以手加额,那么整个成语也就清楚了。如此举一反三,这样的积累也才是高效的。

其次,从近年考查的题型来看,对成语的考查直接放在了语言运用题中。而在已往的语言运用题如仿写句子,小作文中,有一定语言积累的同学总是占据着优势。因此,当我们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来看,包括作文又何尝不可“觊觎”呢?高考场上那些满分作文、优秀作文,无不有着简练精粹而优美的语言。我们常常感慨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思想内涵不深,却不知从何抓起。殊不知,我们最为精粹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却无用武之地。因此,最大限度地挖掘成语这块宝藏,将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又一突破点。如此以成语的积累带动整个语言的积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其中的收益,将极大地激发同学们投入的热情。

再次,从近年考查的成语来看,都倾向于日常常见、常用,易混用、误用的词语,以四川卷为例,2008年考查的轻描淡写、喜闻乐见、涣然冰释、另起炉灶,2009年考查的不屈不挠、功亏一篑、沧海一粟,2010年考查的满城风雨、语无伦次、始作俑者等。因此,在复习中还要注意分类整理记忆,如新新词汇:暗箱操作、八面来风、 冰山一角、可圈可点等;如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空穴来风、炙手可热、明日黄花、不足为训等。同时,积累的途径也是多渠道的,课本、习题、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都可以为我所用。 

而成语运用题中常考的错误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八种: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不合语境第五类词语重复第六类谦敬错位第七类多义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类语法功能不当。因此,我们还应相应地做到题型类型化的积累。这样将成语的积累和解题方法的积累并重,更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总之,在高考复习中我们既要注重对每一个考点的针对性,又要注重考点之间的关联性,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成语考查在高考中的变化、发展、延伸,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我们的复习达到最高效。希望多元化的积累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