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作文教学与思考

作文教学与思考

河滑县慈周寨乡第二初级中学    王念伟

 

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写,每逢周五,教师预先设计作文题,规定写作要求,然后教给学生一套所谓的写作模式,读几篇优秀作文,然后让学生在无感点,无灵性的情况下作文。学生敷衍塞责,改头换面、穿鞋带帽,甚至机械模仿,写出大量的无个性的、无真实情感的雷同作文。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长此以往,老师陷入困境,学生失去写作兴趣。作文教学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是每一位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学生作文素材,应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搜集信息大都出于有意识性和目的性。因此,每次作文前,我总是引导学生把“如何搜集信息”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有一次作文,要求学生写晨雾中学校到家的一路风景。写作前,我询问学生有没有注意观察,搜集到这方面的信息,学生回答,以前有点,但都不深刻。于是要求学生去晨雾中观察体验,一次不行,就做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做第三次,直到观察到自我满意为止。

学生到大自然、社会中去观察、体验生活,从源头上取水,既感兴趣又能得到真实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细心地将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记在笔记本生,为写好作文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由于学生从学校到家的路径不一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也不一样,从而写出来的内容各具特色,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作文中脸谱化、雷同化的倾向,一位同学兴致勃勃地写道:“晨雾好神秘啊!原来看得到的东西,雾中却看不清了,鲜红的花变成了灰褐色,一切都朦朦胧胧的”,另一位同学写道:“晨雾像一群美丽的少女,害羞地披上一层白纱——”

学生于生活源头取得了“活水”,不仅写出的文章丰富生动,而且也逐步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

北京学习期间,我们亲眼目睹了北京师达中学办的壁报栏,壁报内容多数是学生的读书心得。他们的知识面确实宽泛:名家名著、精美的小品文、杂感性较强的文章都是他们涉猎的对象。他们写的读书心得,无论从语言上、技巧上让每位老师赞叹不已。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家长往往只重视教科书的学习,忽视了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了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甚至无文可写的现象。林语堂也曾说过,许多人今日中文好都是看小说得来的,而且都是背着老师,偷偷摸摸硬看下去。这些都足以说明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因此,我们老师都要更新观念,摒弃不必要的担心,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告诉学生哪些书该读,应如何读,读后让学生写出读书笔记,丰富写作素材,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三、鼓励创新作文,使学生作文厚重,独到。

     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新意、有厚重感的文章呢?关键要写出深度,敢于创新。同是思考一件事,要能想出人所未想,同是观察一个事物,要能见到人所未见。

学生作文中写老师关爱学生的内容很多,说老师如何象严父慈母,象春蚕蜡烛,如何辅导学生,带病工作等等,尽是些套话,没有一点新意,没有一点个人感受。相反,有一位学生写老师罚他扫地,罚他把一道题做十遍等等,以此来反映老师“以罚代教”的问题,真实独到,发人深省。我把这篇作文作为创新范文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分析,同学们归纳出几点:(1)能把分散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2)合理使用逆向思维,发人之所未发,(3)敢于暴露,写得很真实。同学听后,深有启发。 

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放开手脚,从感性入手,让学生感悟生活,锻炼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