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浅谈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谈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河南省郸城县城关镇一中  杨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表达了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精神与要求,即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是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自读自悟,鼓励探究性、创造性、个性化阅读。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我们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千万不能这也好,那也对,误导学生的“个性化”。 

其次,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还要注意,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字词句的揣摩、分析和表达展开,因为优秀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语言文字之中,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才能真正感受、领悟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理解语言文字的深层内涵,才能真正吸收其艺术营养。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要让学生明白“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每个哈姆雷特是个性的。立足文本,不能颠覆文本中最基本的意义,只有在这个基层上"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所解读的意义才有价值。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质量,提高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