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读书写作>>

老铁匠

文/李凡
老铁匠
        我的外祖父今年76岁了,身材不高却清瘦硬朗,这些年虽饱受糖尿病的折磨,却依然乐观面对生活。
        外祖父不到十岁就失去了父母,只上了两年小学就退学了。虽然缺少了父母的爱,但是四邻乡亲都对他很和善。正因为此,他长大后经常帮助乡亲干活,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能干。远到河北挖渠沟、到山西修公路,近到昌邑推盐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直到很多年后,他还经常帮助村里的老人,老人们对外祖父赞不绝口:“他这人办事,我们很放心的!”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外祖父成了一个铁匠。俗话说,人世间有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外祖父却以此为乐。听妈妈说,他曾经在当地的三合山乡工业干过打铁,虽然打铁的屋子因烧煤而变得烟熏火燎,铁管、铁丝等铁器众多,他却收拾得清清爽爽。隔几天他就像变戏法般给女儿买来几支粉笔或者几个本子,看到女儿欢呼雀跃,他也很满足地笑了。要知道在七八十年代,能拥有一支笔、一个本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后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祖父心疼外祖母不能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选择退出工业回家做农民。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他喜欢的打铁手艺。每年在农忙前后,他就约同村另一位铁匠,一起骑上自行车,满载了打铁的工具材料,走乡串村,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暂时住下,找一个相对宽阔背风的大街,安装好烧火的风箱、打铁的铁砧,就燃起了熊熊的炉火。不一会儿,乡亲们就拿着自己需要打造的农具围上来了。于是“呼呼”风箱拉起来,“丁丁”“当当”大锤小锤敲起来,伴随着乡亲们的农家话,锄头、铁锨、耙齿被锻造得焕然一新,锋利趁手。忙到中午了,乡亲们都热情地邀请外祖父和同伴吃饭。那些年外祖父在乡镇周围用他的技术和诚恳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几年后,同村打铁的铁匠因病去世了,外祖父少了得力的助手,没办法继续走乡串户为大家服务了,他因此沉寂了好几年。
时间到了九十年代末,乡镇上橡胶工厂蓬勃发展。外祖父嗅到一线商机,决心重操旧业,大干一场。他先把自家土地种上易管理的庄稼,让自己没有太多拖累,然后又在乡镇上租了三间房子,购置了打铁会用到的现代化的机器和大批材料就开张了。那几年的外祖父虽然没有挣到大钱,但也小有成就。闲暇时,也会让外祖母炒几个小菜,喝上几盅小酒,畅谈他的铁艺未来。毕竟年龄不饶人,因为烟煤太熏人,小型农具也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大型机械,加上他的女儿们,也就是我的妈妈和姨妈也上班挣钱了,所以就坚决不让他再继续打铁了。
        “叮叮当,叮叮当,打起铁来赛金刚”这句俗语经常被外祖母念叨,那段生活的苦与乐,如今已不复再有了。偶尔看到角落里的铁砧和铁器,年迈的外祖父就会默默感叹一阵,好像在怀念他曾经的岁月。
 
       作者简介:李凡,现为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学生。作品散见于《石景山报》《石景山文艺》《廊坊文学》《日中商报》、“cctv国家记忆”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