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我识字,我快乐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城关一小   王明秋
        传统的识字教学以反复诵读甚至书写及至熟记于心为主要手段,识字成了一项极其枯燥的学习任务。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学习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充分挖掘课内各项资源,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识字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畅所欲言,所以老师应该着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大情景,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像朋友那样将识字内容、识字方法因繁就简地融入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中,孩子学习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掘教材蕴涵的趣味性,引导孩子乐于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学的第一目标。怎样让孩子乐于识字,能主动识字呢?
人教版新教材是一套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材,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能够极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于是我先让孩子看图说话、讲故事,再随机出示孩子故事中出现的一些字词,引导识记。如:第4课,13页,情境图中出现了“大米、土地、马、兔”几个词语,要求学习其中五个简单的汉字。我先让孩子观察画面,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有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在路上跑,旁边有一块块土地,不知什么时候,米袋破了一个口子,大米漏了出来,洒在大路上,兔子看见了,急急地追上来……”随着故事,我随机出示了“马、大米、土地”这几个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把它们与故事联系起来,很快就记住了。
       3、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孩子随机识字
        我们知道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语文识字也一样,字与字之间总有着很多的联系,如果能利用旧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识字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一年级上册全书要求认字400个,写其中的100个。据统计,这400个字的覆盖率可以达到小学生常用阅读材料中的50%左右。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如在教学《雨点儿》这一课时,“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我问孩子:“雨点儿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孩子们无法单纯用言语表达清楚,他们借助了手势、动作,明白了雨点儿是随风轻轻落下来的,从而强化了“飘”字“风字旁”的记忆。同时,我问孩子“小船漂在水面上”,能用这个“飘”吗?答案当然是不能了。因为小船是漂在水面上的,要用“三点水”的“漂”。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飘”和“漂”,而且理解了意思,区分了用法,同时又强化了字形的识记。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高了汉字学习的效率,增加了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尽管新教材第一学段的识字任务相当的重,但如果教师能合理开发识字资源,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自主识字,让学生在快乐的识字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