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山西省翼城县汇丰学校  吴淑华

      为了认真探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把握未来小学数学教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趋势。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至关深远的意义。一是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学法即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二是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又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教学过程要主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如教“二步计算应用题”时,我安排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复习铺垫,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第二,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二步计算应用题,侧重题目数量关系的分析指导,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讨论归纳出“解答二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索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二、解题方法要科学
      我校数学教研组一致认为,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解题时明确考虑哪些方面,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严密性,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我经常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说说分析、操作思路,逐步让学生形成“程序”。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的特点;再想一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如不能简算,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算并验算。如此长期坚持,学生逐步对四则混合计算形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知识要点要梳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重视引导学生把新学的内容及时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补充、改造和完善,使知识要点“网络化”。所以教学时我总是让学生找出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新学的知识与相关的知识结构相互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在教学1班时,在学习圆、圆柱、圆锥等有关知识的过程中,我逐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结构,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计算公式,而是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要多样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途径。我主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对每种方法要提出质疑,实践后再改进。一堂课往往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方法配合运用,整体优化,发挥最佳功效。如对于概念、法则及规律性内容的教学,可采用讲解、讨论并辅之练习法;对应用题的教学,可采用谈话、演示或尝试练习等方法;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可采用直观演示或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在数数、量量、摆摆、画画、拼拼、剪剪中积累表象,逐步理解几何图形特征,应用计算公式。教学中我长期坚持并有机地把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