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整合的方法、原则及模式

                          山西省翼城县里砦初中 范蓉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知识是海量的,仅靠教师把知识处理好,再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也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发展。我们借助网络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知识,教会学生参与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学习。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课有效整合的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几张黑白的照片。教师说:“同学们看到的一切和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内容一模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北京天安门,去感受一番当年开国大典时的壮阔,好不好?”同学们一致响应。接着播放录像资料,观后,请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和自己看了之后的感受。通过播放录像,还原历史真相,创设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
      2、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落实教学重点。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具体、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突破教学难点。在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学习效果很好。
      3、利用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渗透情感教育,落实三维目标。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通过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击退沙俄侵略等视频资料,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这些都不是普通教师仅靠语言、板书能够达到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有效整合的原则
      1、分层启发性原则。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提出基本、较高、发展特长等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得到充分发展,进行有效成功的学习。
      2、开放自主原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与传统的历史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可以向学生提供多样的、多元的学习资源,网络上的丰富的信息源,使历史学习内容更具开放性。
      3、合作分享原则。从教师角度来说,要使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更高效,就需要教师间的共同合作,相互分享。从学生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整合能大大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效率,他们往往协同合作,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制作出历史学习的课件,完整的课题报告、历史学习网页等,而这些学习成果的合作分享,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课有效整合的模式
      1、交互式学习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学生个体或小组跟着计算机屏幕出现的问题操作、思考、讨论,教师要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
       2、网络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协作学习,可在自己的计算机前接受教师讲授,也可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提出问题,接受指导,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相关站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总之,在近几年来的实践中,我在课堂中得心应手地应用信息技术与历史课整合的方法、原则及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