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思维有序 贴近生活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张锦莹

      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语文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高考中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加注重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科目的命题方向在深度和难度方面都有所提升,语文将成为考试中的“拉分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对于学好语文起着重要作用。
      从近几年的语文阅卷情况分析来看,在全国卷试题重点考查的四大核心素养中,最大的难点是思维逻辑的培养。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进一步注重考查考生在真实情景包括不良情景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高考语文考纲制定负责人温儒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条最重要的认识规律,一个人思维的形成,思想的成长,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撑,语文课堂承担着教会学生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使命,更是与逻辑密不可分。”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是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理解的更透彻,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首先我们要深入挖掘课本内容,将文本与现实社会生活关联或对比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如在必修课本中我们学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屈原的《渔父》,“人或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从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信中,学生们仿佛看见了一个苍老却伟岸的背影。“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从屈原的话语中,学生们看见了一个羸弱却不屈的身影。同是政途失意,两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我带领学生领悟“二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选择,他们的选择又体现了他们怎么的人生观?”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司马迁选择了饱含屈辱的活,屈原选择了决绝的死。我们无法判定二人的生死观谁贵谁贱,但我们都由衷承认,二人的选择都令人敬仰和敬佩。回归当下,新一代的青年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在对作者和主人公的挖掘中,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思考定位自己的人生与价值。
      其次逻辑思维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不要目光短浅,以为考试不考口才,就把它放到次要地位,须知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及时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缜密的语文思维逻辑有利于其完善掌握深刻理解知识,从而应对更高更难的挑战,有更高的竞争力面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