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四小学 李海英

一、 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校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 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理论依据及原则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并作为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

3.发展性原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以我校一至六年级为课题研究对象,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阅读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3.良好意志的培养

所谓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由于小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尚浅,其理解能力又处于发展过程中,阅读材料时总会碰到看不懂、理解不透的地方,这时就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和放弃的决定。所以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的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今后的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五、研究目标

在学生方面,要达到:

1.使学生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爱积累、会运用、能交流的习惯。

3.探索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学生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方面,要达到: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成员积极性很高,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我校推广应用,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三)研究时间

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阵地,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把阅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每月要安排课题组成员集体研讨和交流。

七、本课题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调动全校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开始阶段(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解决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向全国一线教师征集教研活动优秀方案来服务我们的研究。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组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本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九、预期成果

(一)隐性成果

1.通过研究,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课外阅读兴趣日益变浓,课外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2.通过课题研究,参研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班级中,师生读书氛围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成为了参研师生生活的一部分,对于阅读,大家喜爱、享受。

4.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得到提升,并掌握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二)显性成果

1.研究报告:总结理论研究和教育革新过程中的经验,写出研究报告,形成一套具体的行动方案。

2.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撰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较多数量的相关教育教学案例、论文。

参考文献: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喘息精神》庞红艳《学科教学中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3]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杨映华《甘肃教育》2006 (08)

[4]河南教育2015(06)

[5]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四小学  李海英

一、 课题研究方案介绍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校语文教师经过近年来的课改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新课程新理念,还存在许多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我们的语文教师,通过自学、听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较高的课改热情和主动意识,都能积极参与语文课改活动,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去实践语文课改。

在近年来的语文课改中,我们在如何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问题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对新课程的运用浮于表面。最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不自觉。特别是阅读教学中限于传统的做法,没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一味地注重“预设”的教学程序,往往使“教”与“学”的行为单一而死板。

大家一起研究交流之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为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要探求语文课究竟怎样上才能更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进一步深入进行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所谓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即有效的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有效的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现。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们习惯于将有效教学研究的视点只放在教师教的行为上,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表现,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理论依据有: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这种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协调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协调状态,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就会形成一种分力,每种要素不但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协调是一种指导思想,协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协调是教学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应该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自主备课要求备教材、学生、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灵活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生来确定,并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调整预设目标;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2)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创设和谐教学环境。①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②建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问题情境;③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参与氛围;④创设学生自我调节型的学习环境。

(4)注重生成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语文阅读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对精彩描述进行理解品味。

(6)强调多种学法指导。其一,应更多地教会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计划性;其二,应教会学生做笔记的技能,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与记忆;其三,进行思维教学,思维的参与是主体参与最本质的决定因素,学习应该在思维活动中进行,同时还要学习思维本身;其四,开展反思教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这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7)鼓励为主学习评价。①学习评价要有激励和批评。②学习评价应是有针对性的评价。③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教师个人要勤思考、多动笔,养成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论述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二、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制订更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我们课题组人员进行了分工,对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举行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座谈交流,充分明确现状,找出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找出“高耗低效”存在的症结所在,以求能“对症下药”,探索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从对学生的调查可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60%以上,没有或很少有自主阅读,50%以上的学生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中,28%的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55%的学生对阅读抱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5%的学生认为对阅读有兴趣(但大家认为这些是优等生,兴趣只不过是一种对学习的责任而已)。

在和教师的座谈中,发现有很多老师以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为由,而以讲代读,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以致造成阅读教学中的“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现象。

(二)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紧紧依靠先进理念

课题组成员都认识到,要搞好教学工作,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要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所以要广泛阅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

因此,我们从研究一开始,就定下了在两三年的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抱着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精神,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由课题组成员与学校教科室协调,推荐一些优秀的教育理论书籍,坚持共同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做到有指定书目与自选书籍,如必读书:《不做教书匠》(管建刚)、《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新教育之梦》(朱永新)等。还有很多可选的书。

(三)议定教改措施,实施教学改革

学习理论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课题组对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研究的重点。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指导方法不当有关。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不应是知识的化身,主宰课堂的圣人。教师应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大家还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课堂教学应体现语言的实践性,还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1.悉心指导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指导学生预习开始。当学生凭借语言材料愉快地用心体验,在品读、感悟、玩味、思考的基础上,去面对文本时,这种阅读才是有效的。为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就要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学生预习得充分、有效,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就高,学习的期望也高,这必然促使教师更多地去研究课堂,会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我们也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对预习的要求,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供学生参考:一是生字的预习应该抓住重点字词,对于音形义,设计一些识记的小窍门。一篇文章里,或多或少会有些学生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不解其义的语句。那么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读准字音,注意生字中容易写错的地方,最好在书上写一写。二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理清文章脉络,品析课文题目的精当等,有机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对课文精彩的语句有独到的见解。三是了解课文整体内容。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都是由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在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具有诸多美点。四是质疑问难,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预习题目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预习可以很好地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2.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的道理,教学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水准的高低,而决定教学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了解程度。一要掌握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也有明确的指向,是我们广大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航标灯。二是深研教材。教师读懂教材就是要先了解全册教材,再深入到每一课,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无论是字词的积累与运用,文本思想的解读与感悟,还是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升,都要明确了解。教学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才会更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三要熟知学生。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与能力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重视阅读教学,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材施教。

3.尽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内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一个优秀的教师注重确定一个既适合教材内容又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以期用最少的时间创造出最大的教学效益。

课堂阅读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2)教师要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多参与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体会到阅读的趣味。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基于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内是不够的,引导学生开阔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内容,鼓励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我们要求语文教师上好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要鼓励为主。要用不断的鼓励,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来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

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贵在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3)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要让学生能沉得住气,不是“浅尝则止”,而是不断去探寻,去感悟。

4.全心开展各类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

基于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我们课题组认为,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内是不够的,应该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开阔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内容。鼓励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能对每个人有着为生命奠基的意义。利用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用好编印的教材《快乐诵读》——经典诗词、名篇美文汇编。我们要求语文教师上好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并且开展了各类活动,如《快乐诵读》展演、美诗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用心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探索最优教学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是何等重要。没有反思,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能弥补教学中的失误。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在研究的每一次实践中,要多去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这样才能促进研究,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6.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学校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①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研究课、示范课、展示课,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②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学校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学校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帖”的形式自由地在“牡丹区第四小学语文研究课题组”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帖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2)加强校区间的交流

我们学校小学部分为两个校区,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校区间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教师对薄弱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7. 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四)分散试点,全面总结

为了调动课题级组成员的积极性,我们的研究采用集中讨论与分散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各人的特长,我们分别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分解,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有效的预习指导、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朗读指导、有效的评价语言、有效的背诵指导、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这几个方面,同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组活动、校本培训相融合,将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理性研究与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途径、方法的研究相结合。比如我们研究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时,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将课堂提问的原则概括为:针对重点、突破难点;引发思考、训练思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我们在不断地实践、研究比较中得出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一是从理解课文角度出发,抓住要点、关键点、疑难点等提问;二是从启迪思维角度看,巧抓时机,妙设提问;三是从培养能力角度,注重实效,避轻就重。然后进行整体归纳。在分散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人员集中讨论,集思广益,尝试把各自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环节的每一个过程,把预习指导、设计提问、朗读指导、评价、练习等有效性的研究,整合生成全新的、适用于有效阅读教学各环节的策略。

(五)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其一,会读书。教坛上盛行一个比喻:“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是长流水。”而会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要以书为主,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而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更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如《与庄子对话》,我们可感悟到庄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追求、精神境界和良心品质等。

其二,要会研究。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名教师。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因此,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改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也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其三,要会上课。课堂是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是会读书、会研究的目标,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的重要体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无活力并不是因为学生无问题,无问题是因为没有活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所以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

其四,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学法的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不仅在教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讲授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一些阅读训练,当堂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在读中求知、感悟。

最后,要会写作。几年前,曾有人撰文提出“语文教师可否会写文章”的质问,问题虽偏激了些,但不少语文教师懒得动笔却是不争的事实,不少教师自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再写过文章。一位语文教师曾这样感慨:不要说写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就单说写总结吧,也发现自己的词汇那么贫乏,文章那么单调。终于明白,由于长时间的不用、不积累,自己在词汇上已处于“退化”、“透支”状态了。

(六)阅读教学要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在读书时会进行圈、点、勾、画,能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阶段,题目首先映入眼帘,教师要教如何理解题意,如《揠苗助长》一课,教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的词语,从而体会内容方法;《亡羊补牢》可教结合课文谈体会,从而理解课文的方法。开始读文章时,应教学生读的慢些,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得连贯上。在精读课文阶段,要教会学生如何了解各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读书要领会其中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

因此,作为老师,从孩子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循序渐进,引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阅读兴趣,会引出欲罢不能的境地,爱看书的孩子是懂礼的有知识的。第二,制定计划,推荐书目。我们每学期都要给学生推荐一定数量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书籍。在优秀文化中汲取知识和营养,丰富阅读。第三,课内外有机结合。结合教科书,有机结合课外类似的书目或者未经删节的文章,读完整文章,了解背景。第四,提倡大量阅读。厚积才能薄发,让孩子记忆的仓库中先存好,先“一知半解”也好,再等慢慢消化咀嚼。自己的书还有必要做笔记、写感想,随时动笔,随时记录。这样的阅读是有思考的,有质量的,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融合,相信阅读之花将会越开越美丽!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

三、课题研究收获与成果分析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与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有了明显的收获。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得到增强。我们课题组认为主要是得益于三点:1.教师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多阅读,让做题。2.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3.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学生寓学于乐,以趣激学,让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在各级各类的评课比赛中,多人获奖,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的课在牡丹区优质评课选中,获得佳绩。实验教师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其中十多篇在市及区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比赛中获奖。

(三)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但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参加各类语文活动。

我校的学生在近两年中,有一百多人次的作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或得到校级以外的奖项。我校自编自演的情景剧《小情大爱》在牡丹区组织的情景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四、课题存在的问题

(一)尽管我们不断在学习理论知识,但学习得还是很不够的。由于缺乏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研究还不可避免地有“鼠目寸光”的感觉。今后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究。

(二)我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初涉教研领域,对于课题实验过程中有些环节操作不够规范严密。

学无止境,同样,教学艺术的探求也是无止境的。我们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