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少年成才>>

让端午文化回家

心作文(人大附中 初一)马肇祺

在这个长城脚下的水镇,我终于感受到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题记

让端午文化回家

小雨悄然送来了端午,山色空蒙,雨亦绮丽,一切清新起来。微雨中,我们跟随老师踏入这北方 水镇研学,就如同穿越来到了屈子的故里。

我们在吴迪老师的引导下首先我前往银笺桥去观看龙舟拔河比赛。一路是古色古香,灰色的砖墙,青色的屋檐,蜿蜒的河道,淙淙流水。古朴又不失精致的民居散发着浓浓的江南气息。

让端午文化回家

来到银笺桥,祭龙舟已经开始了。身着汉服的主持人宣布请龙头仪式开始。只见古镇里穿着传统红黄传统服的强壮从杨无敌祠鱼贯而出,来到点将台下列队站好。只见队长们挥舞绣着飞龙的队旗,双方队员们整齐排列为自己队伍呼喊助威。之后请嘉宾为两队龙头点睛。仪式过后,队员们登上龙舟,坐在龙舟里用船桨向上撩起水花,分别向岸上的观众泼水致敬。鼓声铿锵有力的敲起来,观众们用自己的全部力量给队员们加油助威,顿时鼓声,划桨声,呐喊声响彻河畔,成为端午节里的音乐符号,丝毫不逊色于一场打击乐。

队员们的肩负的观众的信任。张大嘴,呲着牙,随着鼓声整齐的拼命的向身后划起浆。两船之间的麻绳中间的系着的红球在水面上慢慢的移动,僵持了数秒,黄队终于用自己的力量和耐力赢得这场龙舟拔河比赛。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看龙舟比赛,希望这不是最后一次。我期盼望的。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能在河边听到为荣誉而战的好汉们呐喊声。

午饭过后,我们前往大戏楼。路上石板经过雨水的浸润显出特有的生气,脚步踏在凸凹不平的青石板上,我们仿佛已经踏进历史的文化长河里。路两边的都是商铺,家家户户门上挂了驱邪祈福的艾草。在城里很少见到这样的实物,我好奇的靠上前去嗅了一下艾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他的悠悠的清香味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时的端午节。

大戏楼安排了包粽子,沐兰汤还有系五彩绳等活动。对于在城里长大的我们真是迫不急待了想参起其中了。用手拿起用艾叶、糯米和红枣组成的粽子馅儿,放在湿漉漉的粽叶中,用手使劲的按一下,再放馅,在压实,然后把粽叶盖住馅儿,轻巧的折一下,再用五彩丝线使劲的上下作用的缠绕一圈又一圈,再使劲的系上就可以向同学炫耀自己的作品了。放在鼻子上轻轻的闻一下,原料的清香从小小的粽子中飘散而出。从爱国诗人的屈原的投江开始,人们已经把这飘香的粽子作为端午节不可替代象征,不可更改的文化符号。

让端午文化回家

拿起一个煮熟的粽子咬一口,糯米的绵软和红枣的香甜,加上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我沉浸在这节日的喜悦当中。

系一根红五彩绳,倒一碗雄黄酒,抹一抹雄黄,感受节日里镇里人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在这个小小的水镇中,体验者只有在教科书中才可以见到习俗,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拿起一支毛笔,在盛满雄黄粉和成的颜料中轻轻的蘸一下,我们一些疯狂文化爱好者们把脑门伸过去,任凭她在我们的额头轻轻的画上一个王字。然后在我们的手腕上轻巧的系上一根五彩绳,在这五月五日驱毒辟邪的节日里,尽管五毒闹灾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但不变的是流淌在骨子里的千年不变的民族文化的血液。丰富的互动内容已经让我深深的喜爱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节日。以前只知道西方的节日好玩,中国的节日就是个吃节,没想想到中国的节日很非常好玩,细细品味更能感觉到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起简单的西方节日,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我又不禁有些失落,老师为了让我们体验一下传统的节日,带着我们驱车两小时来到这个郊外的小镇景区,实在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如此有意义的节日,难道只有在博物馆和景区才可以看到吗?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多么希望在生活中就可以轻松体验到节日文化的魅力啊,希望这些美好的节日早些回家,希望他们回家的路不要太长,希望我们的心灵回归自己的文化家园的路不要太长,期盼着我们的灵魂可以早日栖息在华夏民族。

指导老师:北京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