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运用《弟子规》

湖南怀化市新晃县新寨完全小学 余侣妃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弟子规》意义重大。文章围绕“《弟子规》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弟子规》;教学实践;有效运用;运用策略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者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近几年来,国学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幼儿园、小学开始重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优秀的国学文化,引导学生深刻领悟经典中所蕴藏的道理,使得学生真正懂得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并学会做人、做事。

一、深入挖掘《弟子规》的内涵,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机械的被灌输了理论知识。《弟子规》没有被正式纳入到教学大纲中,因此教师并不讲解《弟子规》,学生对《弟子规》是模棱两可。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弟子规》中的古训,也无法真正领略《弟子规》中的深刻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古典文化的重要性,此时学校、家长重新规划他们的教学计划,更加侧重让孩子学习国学文化。通过分析《弟子规》,我们会发现《弟子规》阐述了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方面的智慧。《弟子规》这一书籍中集《论语》、《孟子》等典籍的核心思想于一体。

传统的教师将侧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他们忽视了学生的品行。尽管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明确阐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在不同的学科中,教师所培养的人才是不同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甚至优秀的教师,其必须要始终怀揣着一颗爱心、感恩之心教育每位学生,关心每位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想法,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难免会遇到调皮、厌学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分析该学生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正确认识《弟子规》的含义,处理好其与教学活动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弟子规》被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部分。比如:在分析入则孝这部分时,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无法准确理解这几句话的含义,此时,教师不要过分着急,而是要耐心的给学生讲解这几句话的含义,即:如果父母呼唤自己时,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时,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者推辞偷懒。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且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在教学中,教师一边带领学生朗读,一边解释每句话的含义,这便于学生能熟练记忆《弟子规》。《弟子规》中在交友方面是这样阐述的,即: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弟子规》教给了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与他人交谈,如何与别人和睦相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要认真分析《弟子规》,掌握《弟子规》每句话的含义,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其中,便于学生更好的规范自身的行为。《弟子规》中教授了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将《弟子规》中丰富的人生哲理与其他教学活动相联系起来,这使得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弟子规》,重新学习《弟子规》。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第一,教师要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与其他劳动相比较,教育有其独特性,即:示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着负责任的态度,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让每位学生都能效仿自身的行为。每位教师要严于律己,当自己犯了错误时,其要敢于直面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当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班级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每个班级里面难免都会遇到不服管教的学生,为了能让这部分学生融入到整个班级中,教师要与他们共同学习《弟子规》,给学生讲解《弟子规》中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第二,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用爱心打动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其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将爱传递给每位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教师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同时,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弟子规》,慢慢感悟《弟子规》的含义,使得《弟子规》中的经典语句一直鞭策着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宣传、弘扬《弟子规》中的正能量。

第三,教师要放下自身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与学生沟通,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僵化的,学生害怕老师,不敢亲近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弟子规》,明确《弟子规》的主题思想,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学生不要害怕,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当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敞开心扉,与老师沟通、交流,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教师不要过分批评学生,而是要将希望寄托于每位学生的身上,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如果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为零,那么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弟子规》在教学实践中的顺利开展。为此,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爱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便于教师更好的讲解《弟子规》,也便于学生更快的掌握《弟子规》的内涵。

四、总结

无论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在教学实践中,《弟子规》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弟子规》中弘扬了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青少年在学习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时,他们会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将《弟子规》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茅伟萍.  《弟子规》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15)

[2] 郭向荣.  浅析《弟子规》对家庭教育失衡孩子的教育意义[J]. 成才之路. 2010(22)

[3] 张慧玲.  《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本文在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全国论文大赛中,荣获 学术 组一 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