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黄堽镇马堂小学 孔祥东

一、课题的提出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近几年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它正逐渐取代技能训练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在近20年中很多专家与学者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积极想学而又懂得怎样学习时,他们才可能取得理想结果。”

从国外学习方法的研究现状看,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调查、分析及分类上。但是,目前国内的学习方法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而针对学习方法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随着课改的深入,对于语文学习过程、方法越来越引起同行的重视,因为过程方法是结果替代不了的重要素质,是形成能力、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可持续的重要条件。但冷静观察分析某些教学现象,不难发现虽是全体学生全程参与了学习过程,可师生关注的仍然是最后的结论,只是走了过程,不自觉地操作方法。

在现实的课堂,我们不能否认改革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变化,可是我们也不能对课改中出现的不和谐的现象视而不见,我们尝试着让学生用喜欢方式、方法学习去自主、去合作、去探究,可事实结果如何呢?就像我们要把长时间禁锢在笼子的小鸟放飞之后,他们却不知所措了,因为我们一向重视的教师的教法的研究,他们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突然让他们自由翱翔,却“飞”不起来了。他们没“飞”的方法和技能,更没有“飞”的实践。所以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未来的社会需要是不是知识储备的容器,而是会学习的人才。所以“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培训,把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学的内容融入到阅读材料中去显得非常迫切。所以我们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本教育”的方法论。依据知名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关于“教育走向生本”的理念,树立“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相信学生一定能行。

2、多元智力论。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能力,只是其组合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3、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达成这一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其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学校里不仅做到"学会",而且要"会学"。只有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才能真正成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系统的、科学的与新《语文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语文学科学生学习方法体系。

2、研究让学生掌握其方法的规律,使学生在高效率、高质量获得知识的同时,能根据阅读材料的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方法,学会学习,并逐步独立、自主地承担起自己的阅读责任,使学生成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3、教师由原来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变成学习方法的诊断者和培训者。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要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方法的总结,教师要胸中有数,学生要深入其中,重在引导,重在参与。

例如,识字方法。归纳总结并掌握识字掌握基本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又如,阅读的方法。学会懂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的方法。如教会学生一般的阅读步骤:感读阶段,解读阶段,品读阶段,习读阶段。掌握课文预习的方法,解词析句的方法,段落解读的方法,篇章解读的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因文而异的不同学法,背诵的方法.积累的方法,读写结合写作方法……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些程序只是教法,只有具体指导如何做,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运用才是学法的指导。

2、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应该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要认真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教师要认识到指导学法是一种教学行为,要把它作为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内容,使研究学法、指导学法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使“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落到实处。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教师有意识向学生解释方法,说明运用方法进行阅读的益处;

(2)演示学习方法;

(3)让学生模仿运用方法,提出反馈意见;

(4)不断提醒学生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者本人、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敏感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意识的学习使用;

(5)帮助学生做自我评估,反思自己的学习,如在完成某项阅读任用,随时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展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学有目标。但在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怎样对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语文学习方法,怎样采取不同的授课途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3、还要从"学"的方面,认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五、实验研究的原则

1、主体实践性的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并形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的主体实践,要举一反三,达到最终效果。

2、系统性的原则。总结的学习方法要系统、科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更要遵循规律,研究出一整套科学成体系训练方法。

3、整体性的原则。注重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目标相互渗透、整合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主要思路

1、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其次辅以比较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领先,在行动研究中比较分析、总结经验。

2、研究思路

(1)每两周举行一次研究课,组织实验教师听课、评课和说课。

定期学习、交流实验做法。

(2)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案例或论文,上一节实践课。

(3)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拓展学习研究的渠道。

七、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实施阶段(2016、1—2016.3)

制定总的研究方案,确定子课题并制定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并聘请顾问指导。整理归纳学习语文的系列方法。

2、深入研究阶段(2016.4—2016.9)

(1)根据实验计划,上好每节实践课,在各实验班开设研究课,进一步研究实验对策,进行实验比较。

(2)探索科学的适合不同年段特点能使学生掌握其学习语文的方法。

(3)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及时讨论研究,调整方案,明确下一阶段实验研究目标,采取相应对策。经验论文阶段总结

3、总结结题阶段。(2016.10—2016.12)

课题组成员撰写实验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主要参考文献:

1、钟祖荣著《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张本昌、唐功谦主编《教师与学习方法指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进展基本概况

1、前阶段研究的过程

(1)筹备立项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这个阶段重点是学习《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和其它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以提高对“语文学习方法”的认识;同时,调查我校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作好充分准备。

通过对我校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还乏学习语文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很高,兴趣不浓。经过认真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语文的能力,不清楚语文这一科的特点,不知道怎样去学习。

根据这种情况,我认为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急需的、必须的。而要做好这一切,就必须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把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因此,在认真调查我校学生学习状况和细心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研究方案,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及申报工作。

(2)正式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课题正式立项后,本阶段进一步分析和理清研究问题,收集资料,调整研究方案。采取的方式是经常找学生谈心,询问了解他们语文学习的情况,对语文学习的感受、意见,语文学习时存在什么样的困难。课下经常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听取他们教学中的体会,从中了解学生的真实的学习现状,积极收集研究中必需的信息。同时,经常找机会与学生家长座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学生、同事、家长的交流,我把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从中发现当代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积极寻找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并把其及时拿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同时积极主动的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形成研究资料。这些做法都为下阶段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3)总结深化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在这个阶段,总结前一阶段得失,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课前做好自主预习,积极主动地收集有关资料,课堂上深入思考、敢于质疑。在研究过程中,我始终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把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些想法大胆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不断地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各种方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得失,认真写好分析报告,作好阶段性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2、课题研究采取的措施

(一)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教师不代替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在训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是教师凭一张嘴教出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主训练的机会。凡是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有时即使是多费一些时间,也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因为,教师教学生的目的,不是展示教师知识多么渊博、能力多么强,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课文里的生字生词,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查字词典完成的,教师就不要读出音说出意思,只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就行了。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向他们布置阅读时,要向他们交代看书的范围,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明确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看书的盲目性。

(三)让学生主动查阅资料

课内阅读方面:课堂上学生遇到的生字、生词、成语、典故等,要让学生去查阅,培养学生查阅书籍的习惯和能力。有关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要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最好让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阅),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谈谈感受认识。

课外阅读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读性书籍目录,让学生有选择地去查阅或者购买来阅读。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星期都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从最近阅读的书籍里,挑出一篇最好的文章,站在讲台上有感情地读给全班同学,并要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感悟。此项活动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这几个方面的收效都非常明显。我把这种语文活动方式推荐给同事们,大家用了后都说效果不错,很有推广价值。

(四)让学生合作讨论

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该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

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每小组选定两名学习组长。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课前要提出1-2个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交给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每位组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内经过讨论不能解决的,组长收集整理好交给语文科代表。科代表组织全体组长讨论商议,从各组交来的问题中选出几个最有价值的,上课时拿到班上,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探究解决。

自采用这种学习方式以来,我有多方面的感触。这种方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就连那些性格本来很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影响下,也变得发言积极了。

(五)让学生编演课本剧

对于故事性比较强或者对话比较多的课文,最好让学生编演课本剧,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再现故事情节。通过让学生参与、观看和表演,更能让学生切实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

有很多时候,学生想演课本剧的那种热情以及他们的表演能力,真很难让我们理解和想象。为了能在班上为同学们做精彩的表演,他们在课下一遍一遍地苦练着,有时不怕耽误吃饭、午休。为了准备某一个道具,他们不怕麻烦,甚至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学生表演的好几篇课本剧都让我非常感动,而且记忆犹新,如《负荆请罪》、《狼和小羊》、《半截蜡烛》、《大江保卫战》等。

(六)多让学生谈体验和感受

我觉得语文科的学习与其他科最大的不同是,应多让学生谈体验和感受。我常对学生讲,作家是把他们对生活的经历、体验、感受、理解、感悟等写成文章,即把生活变成文字——文学作品。我们要想把文章理解好,就必须了解、理解、想象出作家对生活的经历、体验、感受、理解、感悟等,即把文章很好、很准确地变回原来的生活。同学们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那就必须仔细阅读,认真揣摩文章的语句,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有时还要进行合理的想象。要理解作家的作品,必须先要理解作家本人。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体验、感受和想象的时间。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特别是语文科,更是如此。

二、目前已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文献资料与调查材料的搜集与整理

根据计划的要求,对文献资料与调查材料进行大范围的搜集整理,对重要文献资料和调查材料做出记号,并写出分析材料,以供研究之用。

2、制订课题实施计划

按不同的教学阶段及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内容,大体上分为课前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本课题的初步研究,已形成了一套效率较高的自主性学习模式——“自读质疑—研读解惑—讨论探究—总结延伸”。

“自读质疑”: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教材,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想把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研读解惑”:让学生紧紧围绕自己自读中发现的问题,耐心细致的研读课文,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讨论探究”:对学生通过研读,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总结延伸”:指导学生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归纳写作技巧;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相关知识领域或生活实践之中。

这种学习模式得到了学生和同事的认可。

4、通过本课题的初步研究,已探索出了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些方法。

方法一:自主预习法、复习法。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觉地把预习作为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完新的学习内容后,要求他们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把学习的知识切实掌握。

方法二:搜集资料法。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给学生通过看书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的方法技巧,从中有效提高学生课外自学的能力。

5、形成了一些论文成果:《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做好语文课的预习》等。

三、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阶段的课题研究和实施,发现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对课题的研究大多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考虑的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对于如何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考虑的还很欠缺,下一步应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2、信息的收集量不够,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还太少。下一步要加大信息的收集量,多搞问卷调查,特别是对学生、对同事、对同行、对家长。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另外,还要尽可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更多地去发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方面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搞好课题研究。

3、经过认真反思,目前本课题研究成果还主要通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今后应重点加强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把研究成果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总结规律,一方面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更有效的指导教学工作,更有效的发挥它的实用价值。

四、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根据研究规划,下一步课题要进入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16年10月)。

(1)对当前课题研究的效果进行调查,对学生反馈意见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虚心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

(2)根据课题研究形成的经验,开展公开教学活动,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评议。

(3)积极主动地向县、市教研部门汇报课题进展情况,争取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与指导,以便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4)12月份是课题研究规划的最后阶段,要及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认真做好系统性的总结,形成成果,并将课题成果材料汇编成册。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重视教材教法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了人们的共识,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这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知识,掌握学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方法,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学活语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 学会学习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 生学会学习。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 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 上存在的问题。《纲要》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 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 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加强学 法指导是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而又丞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诚如全国著名 特级于漪所说:“改革的具体做法举不胜举„„但是,核心问题是要让学生做学 习的主人,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就等于牵住了教改 的牛鼻子。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实现从以教师为重 点向以学生为重点的转移。

小学阶段学习任务加重,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用正确的学法来指导学习,所以,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影响。所以,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已是迫不及待的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很有必要对初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准确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学感知和课堂练习的切合点,根 据教材体系特点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2、通过研究,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依赖于现有的答案和方法。

3、通过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增强教师对学生学法 指导的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通过课堂教育教学这一主渠道,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构建积极的自我观念,主动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领悟和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 学会有效运用自己的智慧优化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更富创新精神,更好 地寻求自主发展的途径,充分提高他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现有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研究:主观因素的分析:如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客观因素的分析:如家庭因素、教师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课前能有针对性的预习,对课文大 致内容进行梳理,掌握重点字词,要求预习时能边读边思边议,并做好预习笔记, 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堂讨论时能质疑问题,并能有效听讲,会抓重点做笔 记,善于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归类,课后会有效的复习巩固,能对知识点进行 梳理并归类。

4、语文学法指导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包括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 阅读指导与写作指导,写作指导又包括审题、构思、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的 指导。

(1)预习的指导: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教师在讲课之前, 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这 个过程对学习影响很大。预习的好处直接体现在上课的时候。课堂学习对每一个 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听课是“攻坚战”,那么 预习则是“前哨战”。正如打仗时,首先要察敌情,拟订作战方案,作好各项准 备,才能打胜仗,否则会“败走麦城”。预习也同理,课前的预习,可以扫除课 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讲水平,记好课堂笔记,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预习 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职责,与其说是教给学生 知识,不如说是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获取知识、怎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的再学习,有利于提高大 学学习的质量,也有利于中学的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说,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 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预习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预习作业。同时要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讲究预习质量, 使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 习旧概念、旧知识,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标记疑难点,做好听课准备。有关方 法如扫除障碍法、勾玄提玄法、符号圈点法、前挂后联法、习题试解法等适当引 导学生去运用。特别要督促帮助差生做好预习。

(2)听课的指导:听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上 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断地调整教学的 速度和方法,还要用生动的表情、动人的语言、形象的手势、精心设计的板书,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再加上密切的师生关系,诚挚的师生情谊,使裸堂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也就是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 是一条最便捷的认识道路。而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就能主动灵活地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具体的指导,并能解决自己在课前预习中产生 的疑难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关系到课堂学习的质量,这就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上课之前充分地做好物质、思想、知识等项准备工作,以增进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听不懂,不仅意味着学习时间的浪费,而且预示着 学习危机的到来。听课的关键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毫无所获。要做到上课积极思考就 要做到:专心听讲。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不注意,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 来。一个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专心的学生虽然天天身在教室,如果心不在焉, 仍然会一无所获。要做到专心是很不容易的,最重要的是克服“走神”,即“思 想开小差”的毛病。怎样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做到专心听讲呢?首先要寄希望 于课堂。课堂学习占据了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如果不充分加以利用,不 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加知识,提高能力,那就会丢掉最重要的学习时间。优秀学 生的一条重要学习经验是寄希望于“课堂”,而不是寄希望于“课下”。要通过提 高课堂的利用率,来减轻课下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一个学习动机端正, 学习目的明确,希望通过课堂学习来满足自己强烈求知欲的学生是不容易在上课 时“走神”的。其次要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上课前两分钟学生就要进入积极的学 习状态,可以回忆上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也可以回忆预习时的思路和没有解决的 问题,由于一上课就想着迫切解决问题,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听讲与思考,“外物” 就不易侵入了。再次,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教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 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参与问题的讨论,有选择地记好课堂笔记等,不要去钻“牛 角尖”,保证听课思维的连续性。当时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课下再去研究。另外, 课间不要从事太兴奋的活动,要充分地休息,使大脑的疲劳能及时消失;还要考 虑学习的需要,克服只爱听那些有趣的具体内容,而对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 容不专心的现象。上课时不可忽略听老师的开头与结尾。因为开头往往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概括上节的内容引出本节的新课题,而结尾,却是一节的高度概括 或总结。当堂掌握。知识的掌握包括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领会是掌握知识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信息输入和加工的阶段。在上课时,通过看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和演示实验,通过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通过老师生动形 象的语言描述,头脑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老师进一步的启发和引导 下,再积极动脑思考,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对一类事物形成了本质 的规律性的认识。知识的巩固是指在头脑中所保存知识的持久记忆。要想持久记 忆知识,就需要在记忆之前,对知识有深刻的领会;记忆之后,还要不断地复习 和使用这些知识才行。知识的应用,就是用已经领会和巩固了的知识,去解决有 关问题。通过应用,不仅能检查知识是否真正领会了,记住了,还可以促进知识 的领会和巩固。要想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认真观察,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要把重点放在认识事物的思考过程上,千万不要跳过认识事物的艰苦 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结论。思路清楚。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步骤。上课听 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教师在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清 楚,目的是向教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 科学基础上,使自己对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要抓住各学科特点。中 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科目也越来越多。如果不抓住各学科的特点来学习, 就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总之,要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就要上课之前做好心 理、知识、物质、身体几方面的准备工作,课上要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做到开动 脑筋,积极思考,专心听讲,并力求当堂掌握,思路清楚。有关方法如:书包整 理法、心理安定法、课间休息法、学练反馈法、反问探索法、板书抄录法、范例 摘要法、选择重点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各学科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3)复习指导:复习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系统复习。课后复习。由于一天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能全部掌握是很困难的,所以需 要通过课后复习来进一步掌握,以达到较高的掌握水乎,从而为做好作业打下扎 实的基础。

正如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课后及时复习,不仅可 以解决通过课前预习和专心听课仍未解决的问题,而且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 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并为将来所学的新知识,运用于 实际,进行独立作业,培养新的技能作好知识准备。课后复习,要做到以下几点: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

尝试回忆是独立地把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回想一遍。回忆是学习成果或者说知识巩固程序的无声表达。尝试回忆可以及时检查当天所讲的效果,可以提高记忆力,能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能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这正是使所学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方法。

看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依据,也是老师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抓住教科书,也就抓住了基础和根本。

整理笔记。课堂笔记不应当成为上课的记录,应当在平时不断地“加工”, 把笔记本变成在复习时真正有用的宝贵资料。

看参考书。要选好参考书。要在阅读教科书,并对所学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去看参考书;要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去看参考书的相关部分。

系统复习。系统复习又称阶段复习。它就是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学习过程。通过系统复习,使知识的掌握达到系统和综合应用的高级阶段。

系统复习应达到“四化”,即通过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通过查漏补缺, 使知识完整化;通过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通过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系统复习大致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阅读,就是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地看书、看笔记、看作业和试卷等。通过阅读使掌握的知识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在阅读时,要着重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领会;阅读前,尽量采用尝试回忆的办法,看看知 识掌握情况,坚持把回忆和阅读结合起来,阅读速度要根据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水 平来确定,不平均使用力量;在回忆、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随时把自己思考的成 果记下来。阅读过程中以思考为主,通过阅读和回忆来促进思考,之后作复习笔

第二步整理,就是整理出系统复习的笔记。有了复习笔记可以使学习保持连续性,实现知识由“繁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形成知识链条。整理复习笔 记时,要反映知识系统、重点、概念和原理的联系及其区别,即把“知识之网” 展现出来;复习笔记要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第三步练习,阅读和整理主要是为解决知识的深入领会和巩固问题,当知识系统化后,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从做习题中发现知识掌握上存在的问题,这可以培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熟练,就是指记忆、表达和解题要达到的熟练的程度,这就要按照记忆规律,反复记忆,认真练习。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典型的习题要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系统复习要按照知识的体系确定复习课题,复习时要围绕一个个课题进行,并且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把与课题有关的教科书、笔记、作业、试卷、参考书等一一找出来,准备好,集中时间进行复习。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深入钻研。这样才能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获得深刻的理解。

5、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的技巧,如听说有听写、听讲、听思和独白、 会话、演讲等技巧,读有精读技巧、速读技巧、泛读技巧、诵读技巧等,指导基 本的语文技巧:查阅工具书、图书目录和参考书,做读书摘要、卡片和笔记,积 累资料等。

6、分析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结合语文学习特点,帮助老师用新课程理 念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组织教与学活动,致力于教师在优化教学细节方面的策 略探索。

四、课题的操作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6.1月----2016年3月)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新课程实施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组建课题组,初步形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课题研究全面展开,积累资料并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修订并完善实施方案。

2016年4月: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课堂教学探究与分析的情况,逐步探究课题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交流研讨, 探索并实施高效学习方法策略。

2016年5月--2016年9月:综合运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 方法,进行中期成果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10----2016.12)

通过研讨、剖析、验证、逐渐完善研究成果。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2)优秀学习方法展示活动;(3)撰写课题研究报

五、开展课题研究的策略

1、准实验研究法:在自然教学班中实施。在不严格控制干扰变量的状态下 进行应用研究,效果采用模糊评估办法。

2、行动研究法:这是一种“在动态中研究行动”的方法,强调的是在自然 的教育情境中,选择那些会影响教育教学效率的现象进行研究,不断用在新观点 支配下的有效行动取代无效的或效率低的行动。

3、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认知辅导 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学法指导讲座,印发学法指导资料,阅读训练法。辅导有效地听课、作笔记的方法,作文的构思方法、审题技巧等等。 组成班内学习小组,进行一对一互帮互学活动,如一堂课后,让好生把自 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笔记告诉相对差点的学生,并让对方学习借鉴。 定期举行优秀学生经验介绍活动,讲讲该生的预习方法及学习窍门。 借鉴任课教师的学习方法等等。

4、教育调查法 先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方法进行调查,然后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调查教师在学法指导方面是否渗透,调查学生学到哪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实际的 使用效果如何等,以此来研究怎样的学法指导才适合于学生。

5、个案研究法 通过某一个或某一类学生的学法及效果变化的动态研究来研究学法指导的 实际效果。

6、三步指导法:课前用“拎出来”的方法:是指导学生找出课本中知能要点的过程。在上 一篇新课文时,先不要急于教学,先花一定时间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整体感知教 材。让学生自己将分布在文中的知能要点找出来,而后师生讨论制定出课文的知 能要点表。对于重点字词,每次上新课时先听写,通过这样反复强化,以养成学 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时用“渗进去”的方法:以知能要点表为指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教师 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将表内要点“渗进”整个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 课后用“析出来 ”的方法:是指通过指导学生复习,使“知能要点”从 教材中提炼出来,使之成为能力和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用此方法,主要是采用 相同类型题目拓展训练的方式。在学期结束时,可指导学生把知能要点表变为复 习提纲,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现状再逐项进行验收。

7、迁移式指导法:就是通过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关键 在于教师选准的“一”要有代表性,有典型性,要与反的“三”有相通性,从而 达到迁移指导的理想效果。

8、渗透式指导法: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见缝 插针,随时渗透,可使学生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学法,收到“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六、开展课题研究的措施

1、课题组负责制定课题和实验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 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

2、加强对实验教师的指导。利用集体备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实验的指导, 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改经验,提高科研水平。

3、加强实验班的纵向交流,互相探讨,交流经验,不断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4、分专题开展课题实验探索课,做好实验课例总结,为进一步完善实验研 究准备材料。

七、实验成果及分析

(一)随着全区高效自能课堂构建活动的开展,和我校自主互动生成式高效 课堂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也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在自己的课题领域的研究 中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索与推广,书香文化校园建 设、语文教学中的主持人风采展示„„。通过丰富的活动发动所有教师在优化课 堂教学过程和精选布置课堂作业、指导方法培养习惯等方面做出有效努力。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预习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各年级的阅读要求,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才能把握好尺度,做到因教材而异,因年级而异,因学生而异。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是逐步提高的,有明显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比如:关于理解文中词句的 意思七年级阅读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 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佳 句抓住重点词进行赏析。预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把课本通读一遍,在有疑问或不甚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上课 时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

第二阶段:探究课本后的研讨与练习,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认真听老师

第三阶段:利用参考材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当然在预习阶段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应立刻回过头来复习以前的部分,所以预习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复习因素,兼有双重功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不一定就是明天上课的内容,今天才预习,一般来说,可以以时间段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内容来安排,一单元、一章节等都可以。

2、课堂笔记法课堂上学生不可能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全都记下来,有时会存在记和听的矛盾。记的时候,听就跟不上;集中精力听,记又完不成。这种矛盾就应想办法解 决。我们课题组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首先,预习与听课应结合起来。预习的时候可以摘抄下重点与难点,上课时进行补充,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课上。

其次,听课与复习应结合起来。听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或许你记下的是几个词或符号,为了在今后不会遗忘,必须对笔记进行整理。

可见,记笔记不一定从听课开始,也不是把老师所讲的知识照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样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3、记忆法初中阶段的学生课程增多,需要识记的东西太多,记忆负担加重。我们课题组也研究了如何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记忆法包括:

概括法,就是对学习材料进行简化,抓住关键进行识记。概括的关键在于筛选,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大大减轻记忆的负担,提高记忆效果。

图表法,图表的作用在于提纲挈领地表述事物,以便一目了然。

比喻法,就是运用修辞中的比喻方法对学习材料进行处理,使其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联想法,识记无意义材料的关键是将本来没有意义的材料意义化。所谓意义化是指把无意义材料同有意义的材料联系起来。

4、合作交流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合作”二字,而小组学习是课 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尝试了以 下做法:

(1)、改变以前四人学习的方式,组成 人一组,组与组之间是平行小组,每组根据情况会有1号组员。

(2)、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3)、每节课安排10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

(4)、安排好小组学习的基本程序。

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

目标定向是指南,独立学习作基础,小组讨论为重点,全班交流达高潮,评议小结促深化,巩固练习测达标。

我们学校课题组还制订了合作学习小组评价标准,具体操作如下:

(1)任课教师评价。任课教师负责每周对所任课班级的各学习小组进行评 价,从学习积极性、组员协作过程、合作成效、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五个 方面进行评价。

(2)学习小组之间互评。八个学习小组之间负责相互记录和评价,内容包 括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发言率,自习课纪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四个方面。

5、读书积累法 语文学习的中心任务应该是指导学生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 语文学习的质量如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语文学习的范畴。 所以,我们认为语文学习的方法概括起来是两点:一是读懂课本上的文章;二是多读课外书。 书读多了,写作自然也就好了。

6、卡片法 卡片法是用卡片形式来摘记知识精华、提要读书内容的阅读方法。由于卡片 的制做要经过分门别类、理解消化、筛选笔录等一系列感知、思维活动,所以获 得的印象比较深刻。它的内容比列表法单一,形式比做读书笔记灵活,制做时散 装活页,使用时可分可合,是积累资料的好方法。 我们制作的卡片分为3类,基本上涵盖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中的大部分。

(1)现代文文学常识与字词卡片。卡片正面包括8项:课题,出处,体裁, 作者,线索,顺序,中心句,写法。卡片反面填写本课的生字、生词,并注音解 释。每课一张,结合预习和复习两个过程完成。此种卡片重在强调记忆和积累。

(2)文言文文学常识与字词卡片 卡片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重要作家 作品和重大文学现象。此种卡片属于纵深式的知识积累。

(3)制作读书卡片 卡片中包含了书籍的名称、作者、优美词语和中心思想。是一个简洁又全面 的好方法。每周完成两张读书卡片。一方面是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另一方面也培 养一个好的读书习惯。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马堂小学孔祥东同志:

经总课组审核批准,你申报的独立子课题项目《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获准通过立项,被列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全国重点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的独立单项子课题。现批复如下:

 

独立单项子课题名称: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子课题

课题编号:DCF13011—0030A

调研经费:自筹

课题承担人:孔祥东

立项时间:2016年1月

结题时间: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