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死与活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好的教学质量必然来自于严谨、科学、规范的日常教学管理,而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课堂管理。许多人爱关注一所名校考取了多少名牌大学,惊叹其骄人业绩,赞叹其师生水平高,探寻其培养尖子生的法宝,甚至认为这所学校必有绝不示人之秘诀,而常常把最起作用的课堂教学管理给忽略了。
其实,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恰是这所学校教学质量的最有力的制约因素。课堂教学管理水平高,教学质量必然高,否则教学质量必然下滑。鉴于多年教学管理的心得,汲取多所名校的管理经验,基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笔者总结出以下课堂教学管理的经验,与同仁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一、严格管理授课时间,死守学生演练底线。每一所著名中学,都对教师讲课的时间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例如江苏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一直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严格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明确规定教师的“讲”不得超过15分钟,这个规定是“死”的,任何人不可逾越。他们的老师被迫引导学生在自学、预习上用力,尤其在课堂“精讲”上用力,这样以来,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当堂演练,节节如此,天天如此,周周如此,时间一长,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出奇地好。一位西方教育学家研究过,一个数理化试题,要经过七遍演练,才能熟稔于胸,不再犯错。他认为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把学生从最初的“学徒工”训练为“熟练工”,再从“熟练工”提高为“工程师”。这个磨练的过程不可取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反观我们一些学校,每节课都是“讲声”一片,教师满堂灌现象十分严重,甚至连夜自习辅导课也被老师的“讲”占领了,学生被当作了被动听讲的木偶,一天下来被诸多老师灌满了,疲累不堪,哪里还有精力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要把“讲堂”变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现在思之,深刻领悟了其言语之妙。有的管理者有疑问,这么一个讲课不得超15分钟的“死”规定,是否就把老师的教学统辖得过死了,没有自由空间了呢?事实不是这样的。此时,老师的讲变成了精讲,一节课的用力点全朝重点、难点去了,其余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预习自学而自行领悟了,根本用不着老师讲,你讲多了反而成了废话。奥卡姆剃刀原理告诉我们,“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没有必要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去做了,反而出力不讨好。至于这15分钟怎么应用,这又是灵活的,老师可以先讲5分钟,学生练习,然后再讲5分钟,学生再练习,如此间隔行进;也可以学生先自学,老师后面讲;还可以整节课只讲10分钟,其余时间全给学生。这个15分钟的管理权是交给老师的,是灵活自由的。
               二、牢牢抓住基础知识,灵活对待超常学生。高考专家通过对多年来高考试题与成绩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愈是基础知识愈容易失分。这给我们教育管理者以警示:一定让老师向学生强调重视基础知识的识记与演练,记得要死,绝不走样;运用要活,学会迁移,绝不死板。山东聊城一中的校长,强调教学“要低起点,低重心运行”,强调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益,这是很好的证明。那么什么是基础知识?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说,知识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知识就是事物产生与发展的原因。那些生发我们认知的“原点”——公理、定理、定义、公式,它们从何而得,有何应用,就是我们讲与练的重点。我们要向老师们强调,在教学时回到知识的原点,认识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标准是是什么?著名作家纪伯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回答:能说得出的才是知识,能写得出的才是技能,模模糊糊的永远是知识的影子。我国著名教授金岳霖先生曾对“知识”作过形象的表述,他说知识是有硬度的,就好比我们兜里的银圆,伸手一摸硬硬的,能分明感受到它的存在。
那么有的教师会问,都讲基础知识了,那些智力超常的学生怎么办,尖子生培养怎么办?其实这是认识的误区,因为尖子生也要强调其掌握基础知识,绝不可忽视基础。当然,一切又是灵活的,在他们能够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基础知识的时候,再对他们进一步培养,吃些小灶,提高难度,也是完全合理的。譬如人大附中的华罗庚数学班,郑州外国语中学的自主招生班和奥赛班,都是很好的例子。
                三、勇于进行课堂改革,牢牢抓住教学主体。陶行知先生说,一切教法从属于学法。学生们怎么学,我们就怎么教,学生们怎样学着容易、效果好,我们就怎样去教。这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很多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把课堂调节为师生共同学习、研究的阵地。有的学校利用学案,将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与课下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就是走的这个路子。他们还专门设有课堂改革孵育教室,在教学模式上对教师进行培养,杜金山校长亲临指导,大力推进课堂改革,教学效益显著。
西北工业大附中的教学形式也令人称道,他们的课堂,学生可以当老师登台展示,掌控课堂。老师完完全全是导演,是被学生质疑的对象。贵州省曾出现了一个有名的教学案例。说的是一位重点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师范生,原本想和其他同学一样留在省会城市,但因为说话结巴,他应聘屡屡失败,省城和州里都没能聘用他,他最后在一个偏僻的缺老师的乡村中学任教。没成想三年后,在全市统考中,他的数学成绩取得第一。一个小乡村中学的教师的教学成绩远远超过市里的名校教师,这一下子引起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兴趣,他们请来省里专家到这位老师所在的学校进行调研,重点是听课。这位腼腆的数学老师,平时结巴惯了,这次遇到省市专家来听课,就更加紧张了,讲课时憋得脸通红,说话更加结巴了。没料到,他的学生们却表现更加积极了,一个个站起来为老师解围,说出一个又一个解题方法,全班同学齐上阵,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们完全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下与学生的座谈中,专家们了解到,他们平时上课都是这样子,老师讲课每到疑难之处就结巴,一结巴就脸红脖子粗的,弄得学生们看到老师“可怜又可爱”,纷纷站起来给老师“解围”,时间长了,学生们主动意识和自主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竟然都成了解题能手了。专家们深有感慨:孔夫子所强调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思想,在这位结巴老师身上得到最好的落实了啊。 
              因此,我们要明确的教学思想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首先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者该管“死”的绝不动摇,该“活”的一定要灵活变革,“死”与“活”是对立统一的,是充满着辩证法的。希望此文能带给从教者一点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