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浅谈创新下的学生超越

                                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书院中学  张希艳 张喜萍

      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在创新中超越。然而,从另一个层次讲,创新教育是指导年轻一代面对现实的环境,以超越现实的理想去审视并改造现实的过程,让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在创新中滋长,创新教育正式通过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激发受教育者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真正做到学校和课堂、知识和学生活起来,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智慧之花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并迸发,设认知停靠点让学生都学会,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学会,设心灵交流点让学生都乐学,这是创新教育的目的所在。那么在课堂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创新模式,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自己的理想,更无创新可言。新的课程因人、因校、因地不同而各异,要求教师已退居辅导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确定活动内容,摆脱了各种束缚,不再是课本的奴隶和教师的随从,而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他们能够自己地去思考,大胆地去想像,勇敢地去创新,创新潜能得以最充分的发展。
创新教育应当在两个方面体现出它的本质要求: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一个个体只有具有自我意识,才能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现出创新的欲望。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换一个角度来看,创新就是人的个性与独特性的张扬,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主体精神的对象化与外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行为得以实现,创新教育不是任意改造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中,自我完善。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应当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教学中,应当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是学习具有探究性。
      二、课堂中的创新是学生“思”的升华,是教师“教”的深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科知识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营造一个学生亲身参与的空间,让他们在亲历中感受。同时,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尊重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的要求,成全每个学生渴望成功的梦想,让每个学生有亲历的学习时空。
      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方法,受到启迪。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学校中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就是注重了学习过程,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研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会参与、合作探究。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互相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为学生更多的体验彼此帮助、共享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探究氛围的个体与群体中交往,主动参与,密切合作,不断进取。
      创新教育是人从新的视角、以新的综合展现出新的理想,因此创新蕴涵着以批判性思维去对待现实、揭示现实多种可能性的意义。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力量要得以实现,个性独特性要得以外化,就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两方面处于不断升华过程中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新质的过程。开放的教育过程需要创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通过学习主体主动活泼、主动的自由活动,使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课堂中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创新教育就是这样,更强调其实践性。综合实践能力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它没有把儿童定格在“书本世界”和“科学世界”之中,而是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强调探究学习,亲自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考察、调查、探究等活动中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探索,主动实践,会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会有许多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譬如化学课堂中的学生操作实验正说明这一点。
      封闭导致僵化,开放利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无论是课程的目标、内容,还是实施的条件、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评价都处于开放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会随学校课程资源和学生需要的变化而变化,评价也会由于关注学生的自主设计和组织而富有个性化,评价也会由于关注学生各异的体验和创新而表现得多元化,学生时间也较为灵活。如此宽松开放的条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使之了解更多的新事物,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具有更自由的心态;有助于创新意识的激活、创新思维的生长和创新人格的形成。
      当然,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实现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