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广东省五华县华西中学  朱振敏

      中学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让学生既牢固掌握知识,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勇以探索、大胆尝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防微杜渐,减少与预防犯罪”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朋友,请以我为鉴”:角色包括“犯罪人——刘某”、“老师”、“受害者——黄某”、“法官”以及旁白。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刘某从一般违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中学生什么启示?”学生或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并通过讨论,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目标。
       二、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马航失联、林森浩投毒案、美国五角大楼被撞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思品课却无精打采。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注重时事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讲“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时,针对影响和平的重要因素——恐怖活动,向学生们介绍了在我国境内活动的“东突”恐怖组织的有关知识,学生们兴趣盎然,教师一举两得。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书本知识,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能结合时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五分钟时事”栏目,两人一组,把近几天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行搜集,由一名学生上台介绍,其他学生简单点评。长此以往,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突破知识束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现在对思想品德课这门教材的考查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这样,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做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班级或全校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探索题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可能单一或固定,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以前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做到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树立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可以采用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只要说得有理有据,就是成功的。还可以根据实际上好“热点课”、“焦点课”讲清热点焦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开放性试题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进行开放型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寻求新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收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