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文/李学孟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吸收、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的主要途径,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非常提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爱读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产生“爱读”的欲望,我认为:一要对学生的朗读要求恰当,切忌要求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一般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分三步训练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学生对朗读的信心就会增强,兴趣就会提高。二要及时发现学生朗读方面的进步并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不断取得学习的优良成绩而受到奖励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作恰当的要求,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以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三要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配乐朗读、导读、引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朗读始终能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四要教师做好范读。教师成功的富有艺术性的范读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五要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每个学期要有计划地安排举办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使学生会读

朗读的技巧指的是用语言的自然节奏、速度和声音的轻、重、强、弱等方法,来强调某种感情的特殊手段。学生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前提下,教师再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果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的情况下,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如:借语气的强弱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借语音的高低来表达兴奋、喜悦、明快以及宁静、平淡、迟滞、忧郁的情态;借语速的快慢和语气的不同来表达年龄的不同和身份的不同等等。

三、启发想象课文图景,使学生善读

语言文字对小学生来说,毕竟是抽象的,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往往需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活动,使学生头脑中产生与语言文字相对应的形象,把语言文字情景化、具体化、立体化。也就是说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图景,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和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朗读时,才会做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这是对学生朗读方面提出的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必须在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如《月光曲》一文,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意境的一段时,在学生基本上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感情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并结合图画边读边想象;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犹如幽静的仙境一般。在这样的情境中,贝多芬手扶钢琴,触动琴键,琴声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在倾诉人间的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这样边读边想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达到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朗读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不但要使学生爱读,而且要会读、善读,才能做到和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同爱、同恨,达到领悟语言规律、体会文章感情以及使学生逐渐积累和运用规范化语言的目的。

作者:河南省浚县屯子镇荆寨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