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成败。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有利于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增强心理韧性,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消极的心理品质则相反,它使人沮丧、绝望,自我封闭,是生命的慢性杀手,是一个人失败的源泉。
       小学时期正是人一生当中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帮助每一名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通过对多名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研究,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一些做法,在此和同行们商榷。
       一、从日常点滴做起,充分运用积极行为作为引导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旦发现学生有积极的行为表现,我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有一次,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一次摸底测试中意外地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绩,经谈心该学生主动承认了自己的作弊作为。这是这么一件小事,我在班会上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表扬,同时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诚实教育。告诉同学们诚实不是挂在口头说说的,而是说实话,态度诚恳,行动真诚。诚实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考试不弄虚作假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讲究信用、说话算数的好习惯。逐步让学生懂得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生的重要财富。
       二、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其学习兴趣的形成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那天真无邪的心灵无时无刻不被绚丽多彩的外界吸引。而小学阶段又是学习兴趣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小学生在不断变换的动态行动中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我充分利用语文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让学生分色朗读课文,学生在进入角色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随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帮助小蝌蚪找到了妈妈。通过不断的训练,使学生逐渐提高了其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语文课的科目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的科目特点是贴进生活,感染性强。一篇优秀的文章,本身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例如在学《一位盲人的感谢信》一文时,我就及时对学生进行善良、爱心教育,告诉学生人和人之间要友好,要关心照顾别人,与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时,我告诉学生做人要有节制,要宽容。有了宽容,才有平等,有了平等,才有尊重,有了尊重,才有教育。当代的小学生个性更张扬,思想更活跃,行为更奔放,不易受他人的约束和限制。在家被娇生惯养的居多,所以会骄傲、任性、固执,甚至目中无人。他们往往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对小学生来说,从小就具有宽容别人的良好心理品质,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会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成功;在学习《莫泊桑拜师》一课时,我对学生进行谦虚谨慎的教育。小学生虽然还不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只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但教师要在学生的生活中当好指导者、引路人,培养学生的谦虚的积极心理品质。
       四、充分利用课外书的有力工具,让学生在成长中感悟,自觉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很容易理解故事,也更愿意读故事。所以我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多读一些课外故事书,并给他们提供阅读书目。比如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力和求知欲的《我的妈妈在哪里》、《聪明的小牧童》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真诚品质的《我的名字叫国王》、《在绝望中点燃生命》等;有利于培养学生仁爱、友善的《我有友情要出租》、《向我挥手的那只蚂蚁》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谦虚的《修剪花草的总裁》、《年少自负的富兰克林》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金牧师》、《团队大作战》等。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他们的求知精神、热情活力、正直情感,还有公平、正义、领导力,以及宽容、自制、审美、感恩、希望、信念等心理品质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但在工作中,我发现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方面,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还有待提高改进。比如在课外书运用上,可以让学生读过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其阅读感悟;还可以让家长和学生进行亲子共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加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民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