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舞台

       有人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作为阅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选择的读书方法、读书内容不同,其阅读后的收获也是各有千秋,不尽相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就注意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理解、感悟、启迪。实际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他们在课堂上便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令老师惊叹不已,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得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时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
       现仅就自己在课内文本阅读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解读文本的做法略谈一二,与大家共享。
        一、反复朗读,走进文本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对文本的朗读和默读,只有读懂才能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因此阅读教学中,老师还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当然还要对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要求。
       每篇文章的前置性学习,我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做好朗读要求。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对一篇文章第一遍(层次)的读,要标好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僻字、不理解的字词,并通过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解决。这一遍(层次)的读是最基础的,是文本解读的第一步。二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感情。通过第二遍(层次)的读,整体感知课文主旨,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读懂文意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把握,这是进一步解读文本的方向。因此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非常关键,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指正学生的感知、理解正确到位。三读课文,读出感悟、启迪。第三遍(层次)的读,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产生“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这一层次的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同、对生活的认识层面不同、与课文的对接点不同,感悟也就会各有千秋。
       对于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最好形成书面的文字,每个学生都建有“前置性学习本”;每一遍读的效果,还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去检测、落实,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师生交流中去检验学生先学后教的成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课前的反复朗读,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整体的感知,也就走进了文本,进而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二、字斟句酌,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应从初一年级到初三年级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段(或最喜欢的句段),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谈一谈。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我的学生们已本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养成了对课文作批注的良好习惯。大部分学生在批注课文时,或对文本字词用法,点评其精辟而不可更换;或是就文本精彩句子,谈其精妙不可或缺;或就事论事,在原文中深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颇具个性色彩;或是别出心裁,用点儿修辞,是批注同样具有了艺术性;或是深入内容,批人性、赏风格,批注犀利,极有见地……
       对需要精琢细磨的课文,引导学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究,有的批人物,体验作品的情境和形象;有的批语言,品味作品的精妙语言;有的批情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有的批写法,揣摩作品的写作手法。  
       这些理解领悟形成批注的文字,都需要学生字斟句酌的去研读、探究文本,从而才会对文本有如此的感悟。
        阅读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从学生有异议的地方,从学生有困难的地方,走进文本,师生共同逐字、逐句、逐段钻研课文,揣摩语言,抒发见解。教师搭建平台,学生、小组展示、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欲望,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无声的读才能变成有声的语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从而有所感悟。
        三、入情入理,以文化人
       阅读教学就是从一个“字”、一“词”、一个“句子”入手,踏踏实实地品味语言,从中品出“工具”品出“人文”。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从固化的文本中有所悟,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所为,最终为现实的学习、生活服务。只有把固化的文本与鲜活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学生才会有了熏陶,有了素养,有了能力。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如“你最喜欢什么?”“你的观点有哪些?”“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感触?”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或大胆想象,或互相争议,以理服人,以开启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
       “化文化人”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高目标。“化人”简言之就是,学生通过解读文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感悟,并把这种感悟活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化文”简言之就是,学生能把自己所学、所思、所感写下来,形成书面文字,最终落实到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写”上来。这样才算完成了把知识升化成为了能力的迁移,这才真正达到了我们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这也是语文教需要突破的难点。
        四、个性解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个性解读文本,不是无原则的解读,老师不是“好好先生”,解读要有尺度。要立足文本,越是文本的越是个性的。个性阅读需要理性辩证的思考,更需要全面反思,认真纠正。对于每一种文体的阅读,我都会费尽心思编出顺口溜来教学生们阅读要领:
        “学小说口诀:学小说,很容易,三要素,记心里。人物情节和环境,千万不能三缺一。人物分析放第一,外貌言行和心里。情节划分是难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也是分段的依据,起讫之点找仔细。环境描写作用多,推动情节设悬疑,渲染气氛和烘托,暗示背景和主题。学散文口诀:学散文,很容易,形散神聚记心里。表达方式多样化,写法自由似随笔。中心鲜明又集中,线索贯穿不跑题。修辞作用要牢记,关键语句细分析。借景抒情是常事,还有借事来寓理。象征双关多手段,各个击破不着急。学诗歌口诀:学诗歌,并不难,诗歌种类记心间。划节奏,语调辨,感情基调放在先。语言美,修辞见,关键语句中心联。想象促进虚实写,意象主旨特色全。学议论文口诀:议论文,难中易。三要素,记心里。论点鲜明又准确,句意完整无修辞,这是论点的要义。论据分事实事理,用来证明论点的,被证明与证明关系。举例道理比喻对比,这是论证常用式。引论本论和结论,结构形式要牢记。说明文阅读口诀:说明文,最容易,种类分事物事理。说明对象是第一,特征凸显别忘记。时间空间和逻辑,恰当顺序要牢记。下列举分打画引二作摹,选用方法要适宜。语言生动或朴实,副词作用别轻视。归纳中心要注意,挖出作者的目的。写作特点更简单,说明方法与顺序。掌握方法的作用,学习起来真容易。学古文口诀:学古文,很容易,严格遵循信达雅。常用实词准翻译,无论是古今异义还是那一词多义,准确翻译是前提。常用虚词译得准,特殊句式要牢记。专有名词不用译,古词换成今词替。省略成份补上去,语尾助词不用译。倒装句序要调移,顺畅文雅多注意。多读诵,停顿准,译文析文真容易。散文诗口诀:散文诗,也简单;介于散文诗之间,二者特点皆具全,感情含蓄又饱满,写法灵活又丰富,内容复杂又精专,借景抒情又象征,写作特点很凸显。”
       个性解读中难免出现认识上的偏失和错误,老师不能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张口好,闭口好。课堂上宽容是指要允许学生犯错;不纵容就是对阅读中的错误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无原则的鼓励。错就是错,要及时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学生对文本的穿凿附会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一定要予以否定。对准确的、有创见的发言要及时表扬激励,对有明显偏差的观点要及时点拨纠正,既要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也要防止无原则的肯定。
       “个性解读”不是“个人阅读行为”,在阅读中首先要考虑文本价值的实现,文本的价值时旗帜,是航帆。在此基础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见解和创新思想,然后在多元的理解中,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通过研讨、反思、辩论,达成理性的认识,让学生个性与文本价值取向“双赢”。
        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经过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阅读教学一定会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的。我们的期待是,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舞台,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天地,相信个性阅读的花朵会越开越美!

        (作者:辽宁省海城市第四中学,为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学历素质水准新课堂教学与研究”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