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书画名家>>

胸中有高致 笔下无俗情

       胸中有高致 笔下无俗情

       悠悠华夏五千年,无数英杰曾在此建功立业,煌煌文明史册里,无数典籍记载着她的骄傲。安阳这个既闪耀着历史光辉,有跳动着时代脉搏的文明古都,像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中原大地。
       康献军在安阳的书坛上,可谓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家。他1956年出生,原在一家企业做宣传工作,自幼爱好书画。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对书法篆刻产生兴趣,先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学习书法,后跟徐学萍先生(已故)学习治印,90年代参加《文汇报》举办的青年书法篆刻班函授专业学习。三十余载,他勤奋耕耘,刀笔不辍。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大赛中获奖,其中2006年获中国电影百年奖,2010年获中国诗书画大师成就奖。目前,书法作品被艺术典籍中收录一百余幅作品。先后被吸收为中国硬笔书协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阳市殷契印社社员。
       康献军擅长真、草、隶、篆,尤精行草、隶书。他的行书草书浓相宜,潇洒遒劲,刚健雄强、大气豪放。用笔严谨而不拘泥,传承古法而出新意。可以看出其行草书风格形成的来龙去脉,可追溯两晋、唐、宋等诸家风貌。重点取二王行草的笔体神韵,及苏东坡的洒脱和赵孟頫的劲峭;在结合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形成了奇崛峭拔,波澜壮阔的特点。隶书上取汉隶之风范,结构古朴,方笔有力,沉实稳健,圆浑苍劲,古意盎然。点面间尤见顿挫涩行之仪态,以此凸显苍茫古朴之金石气,还深烙着浓厚的时代之风,在雄强之中流露出朴厚,在古拙中流淌出无限的奇逸韵味,还真有张海书体的影子。总的来说,他的书法是在宣扬一种精神,展示一种风采,拓宽一种境界,表达一种人格,寄托一种希冀。这都反映出艺术语言的融合、变通,又进一步突出了书法的新意与古风,若非有多年的积累、深厚的学养和极强的艺术整合力,是难已驾驭的。
       在篆刻上,康献军刻周秦印,步两汉,后涉猎明清各种流派。对金石文字若有所悟,崇尚沉雄博大的艺术趣味。他手摹心追,悉心揣摩,临摹经典古印章就有百枚之多。他总是将印面上的字反复地写,仔细揣摩,章法布局,疏密虚实,离合呼应等。然后,小心落墨。一方石料总是刻了磨,磨了又刻,冲、切、削、凿,单刀、双刀,反复练习。总是那么投入、那么入目、那么心醉,乐在其中,一心向石,直到刻的满意为止。用他的话来说,下班回来,只要一到家里,不是写,就是刻,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已至深夜。他广览博取,储精养锐。在平时学习中,浏览并收集书籍报刊上的篆刻作品,大则几寸,小则几分。这些作品有的生动秀逸,有的潇洒娴静,风格迥异,成了他平时治印的参考资料。同时,广结印缘,以印会友。他不仅与当地的印友切磋技艺,还通过书信与外地的印友交流,不断提高技艺水平。他特别喜欢的是辽宁吕振龙印友送他的一方印,印文内容“新年更进一步”。在长方形的印面上用大篆来布局,“步”犹如人的两只赤脚印,一上一下,新颖得体,煞是好看,整个印章布局巧妙合理。
       他在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厚积薄发,他的篆刻作品生动秀美,奇峻险绝,洒脱流畅,娴静优雅。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其篆刻由秦汉入而不逾矩,白文多汉式,朱文则随性,其意趣勃发中,酣畅之处往往多精彩。其印风总体给人的感觉是从容不迫,风神流动,温和谦让,思虑澄澈,这是蕴含着极富学养的练习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迄今为止,他已在国家地方报刊上,发表篆刻作品600余方。连续五届参加安阳市殷契印社举办的篆刻展,一些书画家印均出自他之手。
       时下,他虽已届入中年,但还担任着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一职,对艺术的痴迷仍追求不止。笔者从他的书案上见到一方他自刻印“不舍斋”,有不舍之意。我想,不论写他些什么,赞扬溢美之词故不重要。重要的是,康献军先生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说:“书法写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要写学养、写灵性、写意境。呈现其真情与厚道,感悟艺术之真谛,捕捉的是精神内涵和感知的大美,是他所祈求的。”

      胸中有高致 笔下无俗情 
                                                                               (记者 林膑  郑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