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让阳光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是什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自己。
       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学会听、说、读、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的课堂就是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品词析句,注重“溶情”
       情感重在领悟,贴标签似的简单告诉学生课文表达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现象,这样学生只能记下一个冷冰冰的概念。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富有感情的内容,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细心去体味文中的感情,与课文产生共鸣。即使是一字一词一句,也会窥一斑而知全豹,把握课文思想内容之精髓。
       2、融入生活,积淀真情
  将生活理念融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言的情境中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课堂上,让学生“无拘无束”自我表现地说,自我陶醉地读,自我欣赏地演,自我感悟地议……尽显生活真情,享受快乐语文生活。如此,教师就要解放思想,注重引导学生饱含感情地去思考,去探究,去理解作者是如何将“情”与外界的自然或社会景物有机结合,创造了生动、鲜明、具有深刻意义的生活画面的。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1、文本对话,潜心会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2、师生对话,平等介入
       平等介入是一种介入对话的姿态。当教师作为对话者,平等地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和感召学生的同时,整个对话的过程就发生了令人兴奋的戏剧性变化。在这样的课堂上,少的是教师的明确表态,多的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少的是教师的激昂陈词,多的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阳光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追求,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阳光的课堂就是要拥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发现,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我想说:钟爱教育,钟爱学生,阳光的语文课堂就会降临于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揣着教育的理想,向着阳光的教育不断追寻和探索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南朱家庄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