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感悟《小学语文新课标》

      在开学前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在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我对以后语文教学有了以下几点新的认识:
     一、从新课标中我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且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它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对于语文素养的内涵《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到: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新课标还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课标中提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以我看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三、语文素养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当然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它们的内涵十分丰富:
     (1)人文性: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我把它概括成四个字:读、背、说、写。当然,这四个字都包含很大的内涵,我们实践中去细细琢磨好了。
     (2)实践性: 
     就是我们要立足课本,突破课本。对于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从巩固语言入手。
     ②从深化思维入手。
     ③.从发展想像入手。
     ④从学生兴趣入手。
     ⑤从发展口才入手。
     ⑥从扩展形式入手。
     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学生熟读课文,对于一些画面要多加想像,体会其中的意义并且多加思考。
     四、对于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五、新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中,将获取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化为理解理论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每个学生的小学语文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
     总之,研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柳庄完小)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娜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学科教育, 2007.
【3】杨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学习》, 科技信息,2009.
【4】任长松《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 云南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