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实施3周年特别报道:信息技术带来课堂新变化
2013-09-03 16:08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9、2、A1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生的能力到底该咋培养?信息技术恰恰提供了学生动手的时间、空间和条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长孙唯说。
香滨小学去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试点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其实,香滨小学已有12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2000年孙唯初任校长时,就曾决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2001年,学校买电脑、建机房,师生都很感兴趣,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老师们逐渐感到搜集、制作课件困难。为此,2003年,学校与东北师大签订了合作项目,引进了同步课堂教学资源,解决了老师们学技术、做课件的困扰。
2009年,学校开始组织教师梳理教材知识体系,力求通过分析学科内部具有相近教与学规律的内容,总结其共性的技术应用方法,最后制作出一系列专项内容的参数化小工具,让老师像搭积木似的制作出个性化的课件来。
如果说之前学校对技术的应用大多是支撑教师的教,那么开展试点工作的2012年后,学校更多思考的是如何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学生有效地学,并逐步构建出“信息技术支撑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已有语文、英语学科的多维、智能电子教材,和知识可视化、教学内容构建参数化、学科内容编辑便捷化的数学学科教学工具平台,以及各学科的主题教学网站。
“教育信息化不是比谁家的硬件全,用得对才是用得好,归根结底是看如何教得更高效、学得更有意义,让学生通过习得过程培养能力。”孙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