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中学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中学数学教学以及中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发展。目前数学课程的评价经历了几次评价方法的改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比如,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学习评价方式、工具单一,忽视数学综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等等。目前所采用的依然是一般标准评价,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传统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也仅是纸笔考试。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课程评价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
        ⑴、更加强化质性评价评定,这种质性评价,并不是量化评定的简单否弃,它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
        ⑵、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强调评定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确定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⑶、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不忽视从整体上作出的感受性评价
        ⑷、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中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案例研究是在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提高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我们试图通过对中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对人教版中学数学教材教学领域内教育评价的现象事实进行总结提炼,抽象概括,系统探索,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中学数学学习评价的运作范式,推动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以此催促我校数学教师走向成熟,全面推进中学素质化教育进程。
 基于以上国内中学数学学习评价中存在的弊端和国际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评价体系,我们提出了“中学数学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从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题的界定
       1、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介于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借助媒体、设备或工具传递教学信息,达到促使师生信息交流实现发展性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措施。
       2、发展性课堂教学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既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也是我们研究的过程。它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变革具有科学而现实的指导性。
       3、发展性课堂教学将有效课堂教学引向优质课堂教学。关注师生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调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内化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性,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自身探索体验和感悟。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的发展,即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增长,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4、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评价探索”,是指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的课程功能,探索旨在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实践改进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发展,以及教育评价思想的不断深入和教育评价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伴随着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建立科学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使之规范化,已经成为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迫切需要。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1、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帮助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使数学教师明确对自己的要求,有了努力的方向;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2、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提高。通过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数学教师在相互的评课、听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3、纠正偏离目标行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优化。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地坚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预期目标:
       1、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建构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2、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学生数学学习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通过具体实际案例,提炼升华成功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探索出中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体系,建构中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运作范式。
     (二)理论依据:
       1、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构主义评价观:评价应是目标自由、情境驱动、依靠学习背景,以真实任务、知识经验建构为标准,评价标准多元化。
       3、多元智能的评价观:每个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不容易被测量的”;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的组合而导致的,每一个都有其潜在的潜能。
       五、课题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晴隆县光照逸挥基金中学八年级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发展评价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中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运作范式。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实施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通过反复论证,我们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二是中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运作范式。
      (一)中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                     
       中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以及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为教师的成长与学生数学的学习更为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开展中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旨在体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指导评价”。我们拟通过学生学习数学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和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评价案例研究,把中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引向深入,以期取得理想的效果。
        1、学生学习数学“成长记录”的研究。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它很好贯彻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要关注过程,关注个体差异,关注自我评价,关注发展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是设置成长记录袋的宗旨。
       怎么让学生留下数学发展个人成长的足迹呢?这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但学生的数学学习时时在进步,天天在发展。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也应动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从记录袋中时时看到自己成长进步的足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从“记录袋”中汲取不竭的动力。为此,“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成长者。不会因为一次测试的失败而苦恼,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统一起来,使评价工作有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
       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材料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可采用“相机判断”的方法,即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数学测验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方法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有较大的难度,在评价时要注意:第一,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第二,评价必须与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第三,在评价的呈现形式上,要避免评价时给学生一个等级甚至是分数,应以定性评价为主;第四,在评价的主体上,应多采用主体评价,同时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对他人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教学反思是教师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也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面对变化不定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当我们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时就需要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同时,教学反思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醒悟过来。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是掌握了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不断的反思,使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增长。
       反思之后应当以再实践来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实践以后再反思。
反思之后要学习,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后学,学得更有效,思得更深。捧专著是学,请教同行是学,观看电视也是学。
       实践反思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的循环,是相互融合的。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教师要善于把反思教学作为促进自身素质完善,业务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评价的研究。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学生参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氛围;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评价运作范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答案开展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通过教者设置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对学的评价,对教师教的评价,对教与学的随机生成性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地持续地和谐地发展。
      (二)构建中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运作范式
       我们构建中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运作范式,以案例展示理念,以理念指导评价,探索使用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综合使用各科评价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以达到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在学业上的发展,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
       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学生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改进建议,不但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而更要关注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
中学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运作范式,力求以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进行等级评价,定性描述,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3—2011.8)
       1.充实课题方案,建立课题档案;
       2.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掌握当前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现状;
       3.填写课题申报书;
       4.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5.制定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9—2012.12)
       1、作实施前可性行分析及改进;
       2、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
       3、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并做出及时评价。选拔优秀个案,进行交流、反思、积累;
       4.逐步完善评价方式、内容、指标、操作、序列。
     (三)总结阶段(2013.3—2013.6)
       1.资料整理、分析;
       2.撰写总结报告;
       3.申请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的负责人有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数篇教育改革论文在省、州获奖或发表。本课题研究成员都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相信通过本课题成员的合理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会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 徐勇主编:《新课程的评价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4、 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5、 孔企平著:《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中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6期。
                  (本文获:国家教师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