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班主任工作>>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初探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单位,学生的活动和成长都在班级,大量的学生问题也源于班级。班级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学校的品质。而班主任的管理效率从根本上讲又决定了一个班级的发展质量。因此,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让班主任从纷繁复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更高的层面来筹谋班级的发展,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是广大班主任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学生的班级小组自主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应用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自觉受益颇多。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班主任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不负责,却整日忙碌于繁杂的班级事务,劳动卫生、课堂纪律、学生作业完成、处理同学的纠纷,忙得不亦乐乎、焦头烂额,尽管制定了相当多的班规班纪,惩罚的力度不谓不大,请家长、找领导,但班级的整体风貌总是没有起色,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费力不讨好。一方面,班主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于班级管理却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了。而班级学生小组自我管理无疑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极为有效的形式之一。
       首先,学生小组的产生。一般来说,每个小组人数以8人最为适合。人数过多,小组长管理不过来,小组工作开展就会受到阻碍。人数过少,各项工作的开展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小组长的推选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产生。小组长产生后,小组的组合进行双向选择,同学选择到哪个小组,小组长考核同意后该同学方能加入。班主任在此要做好两样工作,一是小组长选出后应对小组长进行必要地培训,帮助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培养他们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二是要把全班同学按学习和表现分成四类,小组长在选择组员的时候在每一类同学只能选两位同学,确保每个小组的组员都能较为均衡。因为小组的分类首先要确保在以后的小组竞争中各小组都能在同一起跑线,差距不致拉得过大,保证以后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第二、班级工作的分工。在班级分工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让每位同学认识到,他们自己才是班级的主人,从而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班集体的建设,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团结上进、文明守纪、和谐高效的优秀班级。因此,在班级岗位的设置中,班主任要力求尽量多的设置学生岗位,除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纪律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科代表等常设职务外,还可设置如领操员、饮水机管理员、劳动工具管理员、用电管理员等,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班级主人翁的地位,切实感受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使班级工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除了设置常务班长外,还可设置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值周班长可设三到四名,每周轮换。值日班长由班级所有同学轮流来做。班主任要努力培养值日班长的管理能力,制定好值日班长的职责。每天的值日班长在晨会要做一次新闻报道,记录当天的学生出勤、作业收缴、卫生保洁、课堂纪律情况,放学后上报值周班长。值周班长要统计核实每周班级出勤、作业、卫生、纪律,上交常务班长,并在一周结束的班会上对本周班级整体情况作出评价和说明。
       第三、制定严格的班级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必须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当然,班规班纪的制定必须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般来说,班规的制定(1)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搞一些假而虚、大而空,毫无实际意义的东西,要接近学生学习、生活中易犯的错误,作出明确的规范和要求。(2)必须具有预见性。要能够预先设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未雨绸缪,尽量把班规班纪考虑得周全一些。(3)必须具有延续性。班级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切不可朝令夕改,让学生无所适从。(4)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同才行,要代表绝大部分 同学的意愿,否则,它的执行力就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也就可能变成一纸空文,毫无现实意义。总之,班级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完成后,对全体同学都应具有约束力,让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
       第四、小组的自我管理。这是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部分。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后,小组成员就须按照班级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小组成员但凡有违纪行为,一律要记入班级常规管理记录本,每周由值周班长进行统计并予以公示。每小组被扣分最多的同学要向同组同学作出500字的书面说明,并取得同组同学的谅解。当然,有扣分项目就须有加分项目。小组中被扣分最多的同学除了要向小组同学作出书面说明外,还须在下周通过做好人好事、参加班级公益活动的方式的给本组加分,挽回自己给本组成员造成的损失。小组的评比涵盖学生在校活动方方面面,学习、劳动卫生、课堂纪律、作业情况等。每月由常务班长进行统计,奖优罚差,每月得分前几位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主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对得分靠后的小组进行相应的惩罚。全方位的评比,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经常违纪的同学也可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改变了以往学生一违纪,就由班主任老师一通批评和教育,学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陷入经常教育,经常犯错的“怪圈”,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实行学生小组自主管理后,违纪学生的教育就纳入了学生小组教育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时,这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能将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不失为学生有效自我教育的极好途径。当然,对那些屡屡犯错的同学,班主任还需加强引导和监督,不能当“甩手掌柜”,要积极配合小组长和班干部做好这类学生的教育工作。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小组长的选拔和小组的组合,要定期进行选举和轮换(但不宜过于频繁),保证小组组合处于流动性。以避免小组违纪的个别成员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保证小组评比的公正和公平,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五、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班级凝聚力”,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在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小组自主管理这种形式,能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班级小组管理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的合作。为了实现小组目标,小组成员必将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发挥特长,开拓创新,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二、班级小组管理的形式,彰显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班级小组管理模式,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学习活动,管理活动,从而实现自主管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也从前台走到了幕后,由原来学生为教师服务,班干部是教师帮手,改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学生和班干部的参谋和帮手,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起主导作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广阔空间。第三、班级小组管理的形式,有利于班主任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实现人本管理。班级小组管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主体的个性发展,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会更高涨,群体合作意识会增强,并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创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班级小组管理的形式,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与同伴合作,获得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班级小组自我管理形式,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班级小组自我管理形式,使班主任老师从纷繁复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使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贵阳市白云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