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班主任工作>>

边角窗——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需要一系列比较稳固的阵地,诸如寝室、教室、班会课、收视课、班报班刊、课外班团活动等。单就教室而言,墙报、黑板报、班务角、图书角、墙上张挂的字画、窗台陈设的花草、摆放整齐的物件(如桌凳、书本、文具、教师用品、扫除工具)等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笔者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多数班主任对讲台主黑板(相对于后墙副黑板而言)这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不够重视。笔者认为,若能将主黑板的边角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来精耕细作,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指导学生先将主黑板某一角落(通常是左上角或右上角)或某一边缘(通常是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预留出一块矩形区域(多为长方形),然后适当美化(如配简笔画,加边框等),并将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经高度概括后纳于其中。由于这块阵地位于边角,形如窗口,所以笔者称之为“边角窗”。
       笔者先介绍自己利用“边角窗”构建班级文化的二个案例。
       案例一:构建“互助”文化
       2003年下期,我担任高一·二班班主任,这是一个实验班,学生基础好,但全班58人分别来自全县二十四个乡镇,同学之间大多不认识,其中有27人在初中属于走读生,现在却要寄读,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一时间,班上空气沉闷,恋家情绪很浓。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办“互助窗”。我先安排学生在黑板左侧边缘画上竖长方形“家”简笔画,用红色粉笔在“家门”写上主题词“二班是我家,互助你我他”,然后由班干部每天从同学们当中搜集一件或几件能体现同学情、师生情的典型事例,分别归纳成“一句话新闻”写在“家院”中。第二天上午早自习前由班干部或被帮助者讲述事件经过。第一天“福蓉丢卡,小娇请客”(加下划线的为人名,下同);第二天“晨旭感冒,张鸿洗衣”,“光成近视,海蓉换位”;第三天“红兵遇难题,吴悠为人师”,“李晓翔住院,朱老师护理”,“扶浪衬衣破,春蓉细缝补”。就这样,不到两周,班上气氛活跃了,学生笑容灿烂了,师生情、同学情就如窖藏的酒,越来越浓,“家”的感觉产生了,恋家的情绪消失了。
       案例二:构建“励志”文化
       2004年上期,开学后不到两周,我发现班上相当一部分同学目标模糊,胸无大志,于是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了班级整体奋斗目标“人人上重点,个个人争名牌”,将黑板右上角辟为“励志窗”,每个学生写一句自我激励的话语,内容必须包含最高目标层面上的大学名称,以及实现这一目标准备采用的具体措施,要求语言简练,音韵铿锵,能够振奋人心,催人上进。前几天由班干部或优秀学生作示范,然后安排其余同学顺次展示,每天安排一至三人,由展示者本人亲自板书在“励志窗”内,每天上午第一节预备铃响了以后,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或其他同学点评。现选录数则如下:乐学慎思,冲刺浙大(潘攀);控制情绪,增强信心,循序渐进,考上人大(贺一荻);加快节奏,提高效率,总结经验,攻关南大(刘欧);主动学习,少说废话,迈进哈工大(付云);信心、决心、恒心,三心合一,奔向中央财大(于娜);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全力奔赴自己心中的梦——上海交大(孙开祥);注重细节,注意反思,以勤为舟,驶向北大(向上);多做多思,少说少玩,心仪清华(朱保卫);以求真的态度,踏实的脚步,迈向华中科大(陈海清);心坚气沉,行笃志锐,北京师大,舍我其谁(曹海蓉);静净竞进,力拼复旦(吴悠);信心恒心,以心为翼,飞向中山(李伟)。不到一个月,乐学、慎思、心坚、志锐的励志文化开始形成。
       以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在构建班级文化之面,“边角窗”大有用武之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将其用于学科教学,如语文科的“每日古诗”,英语科的“每日名言”,历史科的“历史上的今天”等;有时用于班级管理,如高考、中考倒计时,表扬与建议等;有时用于礼仪,如节日祝贺,欢迎来宾等。
       利用边角窗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针对问题”原则。首先,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筛选出对班级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真实问题,然后运用有关教育、教学及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最后针对问题的症结,设计栏目、内容及相关活动。
       “高度精练”原则。边角窗,由于其空间十分有限,一般只能容纳几十个字,因此,其美工设计与文字内容都应高度精练。
       “活动配套”原则。边角窗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单纯性的办墙黑板报,一般来说,它需要组织相关活动与之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辐射与导引作用。
       “全员参与”原则。边角窗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引导科任教师和全体学生都来献计献策,至始至终倾情参与。
       “正面引导”原则。边角窗,因其位置抢眼,影响力强,因此边角窗上的内容一定要选积极的、向上的,一般不要登载批评性的,更不要揭私亮短,要用正面的东西熏陶学生,从而将他们引向健康之路。
       “适度美化”原则。这里的“适度”有二层含义,一是必须美化,二是美化不能过度。例如,给边角窗上的内容加点简单的美术边框,配上点线条疏朗的简笔画,把字写漂亮点,让边框、简笔画与文字的颜色互不相同,这都是可以的,因为太缺知识乏美感的东西,学生是不爱看的,就是看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如果过于花哨,过于繁复,它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影响教师授课和板书的感知效果。
       有人认为,边角窗与后墙黑板报是一码事,没必要画蛇添足。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从空间上考察,边角窗位置特殊,远比后墙黑板报引人注目,从时间上考察,不论上课或下课,边角窗远比后墙黑板报更容易看到,因此,边角窗对学生影响的深度、广度、频度、持久度是后墙黑板报无法比拟的。
       综上所述,边角窗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其独特的优势是其他阵地所无法替代的,只要我们遵循科学的原则,精耕细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