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小学作文来于生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指出两:“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拘写法上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认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尝试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于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质量。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这导致作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这种没有实践、没有体验、没有情感的写作让生活经验还十分贫乏的小学生苦不堪言。作文作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内容是血肉饱满、生动有趣的,情感是色彩斑斓的。写作应该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快意之事,而不是搜肠翻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之事。当前,小学生厌作文、怕作文的根源主要是学生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生命力和号召力的教育主张,对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生活,难以适应生活需要的弊端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这些话都充分表明: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重新树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学观。
       二、提高学生生活认识水平
       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来观照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因此,丰富学生生活,提高生活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本。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身处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是相当的单调而贫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折期,不仅老师的目光最终落在成绩上,更有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断拔高的期望中,学生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故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造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水平、作文能力及品德修养。
       三、作文教学中创造生活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而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最后写成文章,以达到看物联想。教学中还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写作能力。
       总之,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围绕学生为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突破。       
                                                      (作者:贵州省务川县大坪镇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