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新闻资讯>>

排忧解纷睦邻里 扶危济困铸和谐

——记薛城区沙沟镇岩湖村司法行政协理员李学词

    提起薛城区沙沟镇岩湖村支部书记李学词,村民们都会满口充满了称赞和感谢。他不仅是支部书记,他还担任村行政司法协理员。8年来,他始终怀着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的热心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宣传法律知识,弘扬传统美德,化解各种尖锐矛盾纠纷,全力地维护了岩湖村社会生活的和谐与稳定,带给村民们和睦与安宁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李学词今年44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90年7月参加村委工作,同年9月任村调解会委员,2005年任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村调委会主任和司法行政协理员。多年来,他性格开朗耐心,言行公道在理,顺利地化解过村里好多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同时他也好扶危济困,好多次当村民们有了急、难的事,心急如焚,六神无主的时候,又是他及时伸出有力的手,把人们拉出困境甚至绝境。
    七往七来,化解二十年父子怨
    因20多年前分家产的问题,村内韩家父子发生矛盾纠纷以致反目成仇,虽几经村委干部调解及其家族亲人多次劝和,父子一直没有和好的迹象。2007年元月,因为母亲重病需要很多医疗费,儿子却不愿管,父子间再次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决定要去法院解决此事。
得悉情况后,李学词意识到不能再有顾虑,需要寻找时机做这对父子的思想工作。他不停地在父子间跑来跑去,将法律知识,传统美德转化成拉家常,在一家一待就是半天,不厌其烦的劝解父子俩和解。在第7次调解此事,从韩某儿子家出来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天黑路滑,李学词不慎摔伤,住进了医院。韩某得知此事后,心里非常感动,第二天便到医院看望他,并和李学词在医院里面再次长谈。当天晚上,韩某便主动带着妻子和孩子到父亲家,向父母磕头赔礼道歉,父子重归于好。
     勇担危局,平息多起群体纠纷
    2009年的一天,岩湖村村民韩某与邻居杨某因宅基地的问题产生矛盾纠纷。两家先是争吵,继而准备动武。李学词得知这个紧急情况后,放下手头的活紧急赶到案发现场,发现两家正吵得不可开交,双方各有很多亲戚都拿着棍子、锄头,在旁边助阵,械斗场面一触即发。李学词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前去,将几乎马上动手的韩某和杨某两人全都拉开,严肃的告诫两家人先各自回家,避免了一场可能转刑事的矛盾纠纷。事后,李学词又挨家进行长谈,事情最终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诫之以法的劝说下成功化解。
    李学词常说:“调解工作不仅苦、累,有时还会让别人误会,遭到别人的嘲讽和冷遇。”尽管当事人事后都对他感谢万分,但当矛盾发生之时,当事人正处在气头上,失去理智的时候,有时会指着李学词的鼻子发怒,他甚至在劝架过程中受到过伤害。可是一旦纠纷发生了,他还是要不顾疲倦地从东家跑到西家,又从西家跑到东家。每当一起纠纷调解成功,都令他倍感欣慰。
    在2011年11月某公司司机张某出差时,因车祸导致张某及其妹妹死亡,其家属欲聚众找该公司负责人闹事,扬言要将尸体运到公司院内,并要以白布封公司大门。李学词得知情况后,首先找到其家属代表村里表达了安慰,劝解他们要寻求问题的合理解决而不是盲目闹事,并表示一定替死者家庭争取合理的赔偿。然后又找到公司的负责人协商,要求在合理范围内,尽量照顾弱势一方的要求。经过他两头奔走,多次努力协调,公司最终以困难救助的形式支付死者家属金额达到18万元,双方均表示满意。
     扶危济困,感化挽救失足村民
    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也一直是村(居)司法行政协理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村里的矫正对象,李学词不仅在思想上感化他们,而且在生活上倍加关心他们,在经济上给予他们必要的资助。很多时候,这种实实在在的关怀更可以使帮教对象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更可以让他们弃旧图新,树立起对生活的坚定信心。
    村民政男因犯罪判刑7年,刑满释放回家后,家里一贫如洗,只有一位老母亲70多岁高龄了,住在两间简陋的旧房子里。面对困境,政男失去重新生活的信心,到处流浪,破罐子破摔,想就这样了却一生。李学词了解这一情况后,找到政男反复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不要气馁,人生爱拼才会赢,激励他要努力奋斗,让生活好起来,让母亲老有所依。后来,政男在李学词的帮助下,通过贷款自筹资金,建立了养殖场,使生活逐渐步入正轨,重新拾回生活的信心,现在成为本村的养殖大户。其养殖场成为区司法局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基地,这件事在岩湖堪称佳话。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就是凭着对调解工作的热爱、责任和坚持,李学词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信任。在平凡的司法行政协理员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先后于2010年被评为枣庄市优秀调解委员会主任,2011年获得区十佳优秀司法行政协理员称号,2012年又获得了 薛城区“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理嘉奖。   (王峰  刘燕)